第768章 强大的苏联会缺卫生巾?(第2/3页)

中苏关系,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正常化,在83年时,两国政府分别批准黑河贸易口岸跟布拉戈维申斯克贸易口岸,双方的边境贸易就逐步恢复,并且在扩大。

不过双方的贸易,大多数都是以物易物的。

两国都没有多少外汇。

郑勇把那边的情况向刘春来做了详细的介绍。

如果愿意,可以直接跟对方贸易。

关键是一些大公司需要的好东西,他们是换不到的。

两边口岸的大宗货物贸易公司,都是有着深厚背景的,而不是私人经营。

私人经营的,也就做一些小生意了。

刘春来自然知道这一点。

苏联没几年可蹦跶的,当苏联解体后,有深厚的关系,才能得到一些技术。

刘春来没想过要搞什么武器装备啥的,但是搞一些重工业设备,拖拉机制造技术、汽车制造技术跟一些技术人员,问题是不大的。

而且也不难。

“那边搞一些机械设备应该容易吧?”刘春来问道。

他上辈子发迹的时候,早就过了边境贸易的巅峰时期,只是从身边的朋友口中听了不少,很多人是在边境贸易发迹的。

国内的轻工业产品换那边的重工业产品。

到九十年代交易最频繁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能换到。

有个家伙甚至用几百车皮的轻工业品换回来了几架飞机,一转手就是几千万的进账。

刘春来不是倒爷。

需要的是廉价的设备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从香江等地招聘的,成本太高;国外买设备,成本更高。

国内的设备,那质量……

至少,这年头质量好的刘春来是买不到的,能买到的他瞧不上。

刘春来把需要的一些设备提了出来,郑勇并没有反对。

只要不涉及国防军事工业的设备跟技术,努力一下,还是容易搞到的。

苏联重工业发达,机械设备多,技术工人数量更多。

“那边对我们的卫生巾需求很大,如果能充分保障供应,也许能有机会认识可以换到拖拉机跟汽车的制造设备的人。”

郑勇没有保证一定能搞到。

甚至能否认识到那种人都没有保证。

“那边要多少?”刘春来问道。

“16片装的,至少十万箱,而后面,还会增加……”

刘春来直接翻了个白眼。

十一条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也不过生产一亿多片,十多万箱。

苏联人的胃口真大。

一下子就要走一年的全部产量。

国内还卖什么?

“苏联那么强大,生产不出来?会缺卫生巾?”当刘志强听说苏联人要么多的卫生巾的时候,根本就不信,“那边主要的生意是服装啊。”

无路如何,他是不相信的。

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可以在宇宙上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居然生产不出来卫生巾。

完全即使本世纪最大的玩笑话。

“不是生产不出来。只是成本太高了,比我们零售的价格都还高很多倍。一般人根本就用不起!”彭大志说道。

一开始他同样也不相信这样的消息。

可当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苏联真的缺这东西。

“那边贸易,我们国内出口的一般都是粮食、家具、服装等,苏联人直接就用机械设备、化肥等来换。日用品这东西,那边缺……”

彭大志向刘志强汇报。

刘志强是相信彭大志的。

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

“这消息一定要给春来叔说,不能让别人知道了,不然,到时候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刘志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刘春来现在不急着继续扩大卫生巾的生产线。

甚至希望等天府机械厂那边仿制各种机械设备甚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