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无条件输血,山城不乐意了(第2/3页)

“邓书记,不是我没打听消息,其他人不知道,刘春来一点口风都不漏啊……”梁爱玲也很无奈,“他的秘书陈慧琼,甚至都不知道一点消息。”

说这话的,不只是梁爱玲。

还有陇县的孙海。

他清楚,在最早的合作时,县长跟书记两人被蓬县的吕红涛给坑了,一直想要找回场子。

可无奈,他也没办法。

每次陇县都是处于被动。

“长期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虽然说咱们现在麻纺厂不仅有充足的生产任务,也扩大了,一想到那服装厂跟鞋厂,我这心口子就痛得厉害……”

苏玉平说的时候,还不停看向周邦建。

周邦建跟吕红涛是同学,自以为了解,没想到吕红涛那么腹黑。

“苏书记,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当初咱们签了合同,市里想要干涉,也没办法啊……”周邦建声音苦涩无比。

鞋厂,是要不回来了。

被服厂的干部职工,人家自己直接在陇县办理停薪留职,跑蓬县打工去了……

连原本每年的劳务管理费都收不到,找市里告状,也没用。

工人们自己的选择啊!

何况陇县也没有足够的工厂安排这么多的工人。

“这次真的没有别的消息?”周邦建不相信。

绝对是哪里有问题。

孙海摇头,“何副市长是跟蓬县徐书记及吕县长一起的……”

“走了么?”周邦建问道,“市里现在对他们的倾斜越来越多了。”

“去找刘春来!”苏玉平当即拍板,“马上就去。”

这事情刘春来才是当事人。

一件事情,让周边四个县的领导干部们都关注起来,并且为这事情而奔走。

苗仕林回了山城,同样找到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了一个规格颇高的碰头会议。

“……情况就是这样,刘春来并不愿意把彩色显像管厂交由山城建设,他也提出让咱们投资最核心的芯片产业。”

苗仕林把情况向着众人做了介绍。

明确告诉了大家刘春来的态度。

也把刘春来的提议告诉了众人——投资芯片产业。

“回来后我了解了芯片相关,确实是最核心的零部件,每一台彩电里需要的数量不少,国内能生产的也不多。”

在座的都是领导,大部分来至山城机械电子工业局。

对这东西比苗仕林熟悉得多。

“我们之所以提出搞这个,是希望打造完善的彩电产业。目前以蓬县的基础,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资金缺口就是一个最大问题。如果还像之前那样,找咱们帮忙,有必要么?”

作为主导这次项目的副市长,卢耕农眉头紧紧拧在一起。

山城的资源用来支持蓬县发展,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山城付出了,得不到多少好处。

无论是新增就业岗位,还是GDP的份额,都跟山城无关。

每年国家财政拨款及政策倾斜等,都是根据GDP以及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等作为评估依据的。

改革后,各地发展都比较快。

但是依然有很大差距。

资源、区位、政策等,都影响各地发展速度。

发展越快的地方,得到国家的支持力度越大。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国家很穷,资金不足,资源也有限,自然希望先扶持部分区域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西南地区,经济最好的就是山城。

其次就是作为省会的蓉城。

两个城市一直都在相互较劲,蓉城的经济基础及工业基础并没山城实力雄厚,从解放后,就靠着周边地区输血发展。

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得到国家的支持比山城更大。

山城作为西南地区经济第一位,不仅要兼顾自己的发展,还得向国库缴纳资金,给省会城市输血,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