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知道又如何,人家用的阳谋(第2/4页)

还好,在刘大队长的推波助澜下,红杉制衣厂给了刘大队长一个非常好用的借口,就是他在会议室上提出来的红杉制衣厂干部职工带着家属到食堂吃饭,薅工厂的羊毛。

一开始,杨翠花跟田丽等在那边学习的人员就反应了这事情。

刘志强同样也知道。

结果,刘春来要求他们什么都不要提,甚至看到了也不能说什么。

一直都在纵容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

于是乎,没有过多长时间,厂里的干部职工看到有人这样干,领导干部也没吭声,自然有样学样。

尼姑的头,和尚莫得,俺也莫得。

就是抱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所以这事情就变得普遍了起来。

早期,红杉制衣厂的管理层也是担心这事情,换成以前没有承包的时候,这种事情自然是没有可能出现的。

占公家便宜,那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厂子被刘春来承包了,刘春来嫣然已经成了资本家……

虽然担心,可看着杨翠花跟田丽这些来自葫芦村学习的干部没有反应,试探了几次代表着刘春来态度的刘志强,也没有任何反应,于是,红杉厂的管理层也就不管了。

谁都没想到,刘春来一直到等到这时候才发作。

“我总觉得,跟你合作,某一天你把我们给卖了我们都不知道。”吕红涛这是实话,“你说说,平时也没见你经历多少事,怎么就这么阴险呢?”

“领导,你这是夸我?我会骄傲的。”刘春来丝毫不在意。

只要有好处,符合他们发展的利益,就行了。

许志强会追究么?

吕红涛在意么?

“根据你的要求,那边的电力输送等,都进行升级了。不过短期内,要想启动望山电站的建设项目,可能性不是太大,县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联合投资公司也不愿意先在这上面投资,回收周期太长了……”

许世强看着刘春来。

联合投资公司,总部就在葫芦村。

刘春来不可能不知道。

望山公社的水电站,同样也只能采用径流式,不过建设起来,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投资规模在整个西南地区来说,都不算小了。

嘉陵江上面的一个水电站,这年头,没有几千万上亿,基本上建设不起来。

“只要能保证目前的运转就行。”

刘春来没有强求这个。

现在国家尚未提出西电东输战略,蓬县目前的水电站在七十年代才经过一番扩容,发电量如果跟不上使用,首先考虑的也会继续扩容,而不是新建水电站。

望山公社的水电站项目,那是对未来的规划。

前提得蓬县的工业基础发展上去。

现在只要幸福公社到望山公社那十多公里的区域发展起来,就会形成一片巨大的工业区。

望山水电站就有了建设的必要。

“望山码头,县里面准备再扩大一倍的规模,把那里打造成整个川东北的货物集散地,成为最大的水运码头。”吕红涛说这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刘春来的反应。

“那没问题啊!嘉陵江上游,有这条件的区域不少,倒是却没有经济支撑。”刘春来丝毫不在意。

嘉陵江上的码头,再咱们发展,也很难达到长江一些城市的规模。

两人这已经凸显出了对未来发展规划的野心。

这样也好。

事在人为。

香江来的设备跟人员,都要下午才会到,留在这里也没用。

一行人边说就边往回走。

运送红杉厂的人跟杨艺的船,是蓬县船运公司新增设的客轮。

随着蓬县跟山城的经济联系越发紧密,加上到省会蓉城的铁路尚未修通,公路运输又不便捷,水路只有两百来公里的山城,就成了蓬县各种货物转运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