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小子不出门,能知国际事(第2/4页)

“现在苏联可是处于巅峰时期,实力比美国还强。”贺炎钧想不明白。

苏联的综合实力等,看起来可是比美国还要强。

刘春来知道他们不会相信。

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别说国内的人不相信,就连全世界都不相信。

实际上,苏联已经注定了没有翻身的机会。

除非他们能像中国一样改革成功。

那也没有可能。

苏联的既得利益团体,根本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苏联重工业发达,这方面甚至比美国跟整个西方还强。他们的军事工业占据了经济主流,而且科研这块,越到后面,烧钱越多……科技高度发达,轻工业产品却匮乏无比,甚至连粮食都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咱们国家之前也是这样。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创造的价值也无法完全保障军事工业的科研项目……咱们国家的高层领导看到这些情况,所以才有了大量军事工业项目下马,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

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的。

即使世界局势依然紧张,中国却在不断地大量裁军。

还有一场大规模的裁军,要后年才会开始。

贺炎钧陷入了沉思。

看起来刘春来说的跟他问的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他却从里面捕捉到了很多东西。

经济基础与其他各种的关系。

如果研究这个课题,对于国家的经济改革,能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还好,已经到了幸福公社。

“这么多年,幸福公社还是没有变样……”黎钰看着周围的环境,有些感慨。

刘春来眼神怪异地看着她。

变化,能有什么变化?

要不是自己,这公社估计再有十年,除了公社边上农民可能会修楼房外,其他的能有什么改变?

没有工业的区域,地方要变化实在是太难了。

黎钰也感受到了刘春来的目光,笑着解释:“我之前到沿海一带去学习了一年,走了很多地方,那边的各个大城市几乎变成了建筑工地,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开工……”

“咱们这是内地,还是属于偏远山区的那种。没有工厂建设,也没有资源,短期内怎么会有大变化。不过,现在公社就会开始慢慢变化了,老街准备留着。”刘春来说道。“老粮站那一片,用来冬天窖藏红苕的苕窖区域,已经在开始平整,修建厂房跟职工宿舍。”

黎钰同样也诧异了。

从一开始接触,刘春来表现的都是非常有见识。

怎么会把产业留在公社里?

几乎没有任何配套。

“你准备把产业留在公社?这可不太合适,配套设施几乎没有,不靠近原材料产地,也不靠近市场。”

黎钰搞规划的,自然清楚周边的环境、配套设施跟企业布局的关系。

刘春来怎么想的?

贺炎钧也有些意外,“前期利润高,市场竞争力不大时,可能不会暴露什么问题出来。不过,到了后期,各种成本比别人更高,反而会影响竞争力。”

贺炎钧搞经济研究的,直接从专业角度来解释。

刘春来并不在意。

“幸福公社跟隔壁青山公社、望山公社合作,将从幸福公社为起点,绕过我们大队,修一条双向双车道的快速路到望山公社码头,谷子打了后就动工。县里也明确表示,会在望山公社建设一个可停泊千吨以上货船的深水货运码头,从那里可以直达山城跟沪市。”刚出来的严劲松笑着向两人介绍。

他一开始没想过,来的居然是贺炎钧跟黎钰两口子。

“你们怎么有空回来?”

按照他的理解,这两口子被调到省里,那肯定非常忙的。

“严书记,咱们回来看看你们呢。”黎钰笑着跟严劲松打招呼,“这么多年,你还是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