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这怕是个玩笑吧?(第2/4页)

可现在这句话,就说明这位不是表面上这样简单。

“市场变化很快,尤其是国内跟国际市场不同,一开始,咱们的产品利润高,市场竞争者少,问题不大。现在我们的服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跟风者……原本,我以为国营单位的管理比其他企业要好很多……”

刘春来半真半假地说道。

他不知道黎令山问自己是什么目的。

既然对方主动找自己,自然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今天开始,整个县里就会严打了,以前县城里面有些人挂在各个厂里光领工资不干活,得清理;同时,厂子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干活多少都一样,干部不需要对自己所属部门负责,最终,这些厂,都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刘春来看着黎令山。

黎令山叹了一口气,“如果你之前是这些厂的干部,任何一家,都不至于到目前的处境。现在各个厂的机会都很大。”

刘春来更是意外。

“听说你给了山城长丰麻纺厂5%营业额用于新技术的研发?”黎令山转移了话题。

刘春来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

“临江厂要10%的营业额。”黎令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刘春来皱起了眉头。

这位,很有野心啊。

临江纺织厂目前只是给江南制衣厂配套,虽然是独立结算,不过大部分利润都被刘春来通过江南纺织厂给提走了。

抛开各种成本,临江纺织厂的利润,其实也就只有10%。

“用处?”

“扩大生活规模,开发新技术。”黎令山一脸平静,“我知道你担心合同到期之后这一切都被县政府收走,我希望成立一个专门的纺织相关技术研究部门,独立出来;扩大的,也可以直接用春雨服装厂控股,跟县政府合资也好,独立投资也好。”

黎令山的这话,让刘春来真的很意外。

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居然只是蓬县一个小厂长?

“我是纺织专业的毕业生。”黎令山解释了自己的身份。

“不走?”刘春来问他。

蓬县究竟有多少大学生?

这是他遇到的第二个。

黎令山之前只是一个副厂长。

之前可能被下放到这边,但是在这时候,国家到处都缺人,这种专业人才,还是六十年代初期的毕业生,不进研究所,也应该回到各个相关大学教学的。

“原本准备走,去蓉城纺织工业学校任教。”黎令山也不隐瞒。

刘春来更是意外。

不可能自己王八之气把他给吸引了吧?

刘春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现在不打算走了,至少,在这边,研究经费比较充足。”

“读书人不是不谈钱嘛。”刘春来有些无语。

自己刚说了要让他们向钱看,现在好了,黎令山就来要钱了。

“没钱怎么研究?”黎令山白了他一眼,“另外,如果你愿意给钱,我可以帮你成立一个学校,专门负责培养你们需要的人才,服装设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刘春来很动心。

可他没有因为冲动就直接回答。

这年头的人精明他见识了太多,黎令山直接找自己,不是啥好事。

自己缺人。

招聘了部分初中毕业生,就是为了培养他们。

现在突然一个人跑来,说可以在县城办个学校,专门培养刘春来缺乏的人才……

典型的骗子啊。

“我这人不太轻易相信人,需要一个理由。”刘春来很认真。

办专门的学校,不太可能。

县里有个中专师范学校,完全可以以师范为基础,增开这些专业。

关键是这种事情不是吕红涛他们找自己,也不是教育局的人找自己,而是自己手下的一个厂长。

相互都还不是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