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悄然刮起的麻将风(第2/4页)

刘春来确定后,就会生产样品,再根据样品来调整,打版、投入生产。

“设计这块,你们是专业的,不用询问我的意见。改出来了,就生产样品,到时候找人穿上,那样能更直观地看到效果。”

刘春来摇头。

他不想啥事都干涉。

下午谈款式改进后,他提供了不少自己的建议,其余考虑材料的性能跟设计的事情,就是黄莉她们需要做的。

刘春来不是专业的服装设计师。

只能根据客户喜好、自己见过的服装等,提出些改进意见。

他的审美观,不咋样。

至少比这时代的大部分人还是要强一些的。

本就是低端产品,设计方面考虑太多也没用。

大规模生产,快速投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才是目的。

孙小玉问刘春来,也不是对老板的尊重。

黄莉跟带过来的王悦等人,之前就已经经历过完善刘春来提供的那些款式的设计,有经验的,更不会出现问题。

“那行,我们就先按照这个打样。”

孙小玉见刘春来没意见,直接拿着几款改型后的衣服去找打样小组。

作为设计师,黄莉等人也需要全程盯着样品的生产。

刘春来反而没啥事干了。

听说王新民他们平时都是很晚才回家,直接向厂长办公室而去。

王新明跟卿明洪正在办公室讨论着什么。

脸上神色严肃不已。

“我还以为你回去了?”王新明见刘春来进来,有些意外。

“刚才过来看设计部的情况呢。讨论啥这么严肃?”刘春来很随意地找了个凳子坐下。

“正讨论是否再招一批人。目前设备闲置的不少,生产订单又大。棉布生产多少套?”王新民问刘春来。

刘春来也知道厂里的情况。

24小时两班倒。

从吕山县过来的缝纫工数量比缝纫机少。

还有不少是诸如维修、管理等岗位的人。

一直都没有招聘新人。

要不然,将近两千台缝纫机,一天的生产能力,怎么也得五万套以上。

可现在,极限产能只有每天两万套。

“马上天气就凉快了,得考虑冬装的款式,这个先生产5万套吧。”

现在生产太多,没有太大的意义。

除非能获得非洲那边的市场。

要不然,就得自己垫付成本,积压在那里。

“青山公社跟望山公社还有一批新工人没到位,先不急着招人,要不然订单少了,到时候又没活干。工人挣不到钱,咱们还得花钱养着……”

见两人盯着自己,刘春来解释着。

生产规模,得根据市场的扩大而来。

“听说现在厂里不少人下了班就打麻将?”刘春来转移了话题。

连吕红涛都知道情况。

两人作为厂里主管干部,不可能不知道。

“现咱们现在正头大这事儿呢!特别吕山县过来的那帮子人,很多下班后没事情做都相约打麻将,最后陇山县也有不少人跟着学……这段时间,每天生产的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要么把袖子缝在一起,要么漏缝,要不是你之前要求每件成品都必须经过检验才入库,指不定出现多少问题!”

一说到这,王新明就闹心。

现在生产的可是出口的产品。

刘春来每次都在强调质量问题,孙小玉跟王新民等人抽调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缝纫工专门从事检验工作。

甚至,每一个流水线小组,都必须检验后才能交付下一道工序。

如果没检查出来,直接扣奖金。

扣掉的奖金,就发放给检查出来的人。

前面工序检查不了别人的?

那也没问题,厂里还专门设定了质量奖。

江南制衣厂现在完全是在向着资本家的血汗工厂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