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虽然忙,生产效率太低(第2/2页)

刘春来对比了一下两个厂的产能。

两家厂的设备差得不是很多,但是工人数量就有不小的差距。

肯定哪里有问题。

孙小玉也知道红杉厂的产能。

两人一边往车间走去,一边聊。

周蓉跟林梅几人在这里太吵,王新民直接把他们先安排到县里的招待所去,同时还得去纺织厂找黎令山协商让他们加快布料生产的事情。

“我跟王厂长商量后,把咱们的那些铜扣提供给了天府机械厂,让他们看看能不能生产出来。要是能,就不用等着从山城运回来……”孙小玉有些摸不清刘春来对天府机械厂的态度。

那是县里强塞的。

“这样最好,配套厂就在附近,生产也能及时调整。你们就能决定,我只要结果。”

刘春来之所以不提,就是要看这些管理人员多少可以重用。

如果这些管理人员什么都等着他安排,要不了多久,只要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就会把人换了。

当老板,要想轻松,就得让手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整个生产车间,依然忙碌着。

除了“嗡嗡”的缝纫机工作声,几乎听不到交谈声。

上次的工作,让缝纫工们尝到了甜头,而且只有八千套的订单,谁多生产,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工钱。

所有人都怕这8000套完成后又像之前那样停工。

很快,刘春来就发现了问题。

“设备跟工人,不知道能回来多少。不过目前咱们得先从生产上下手,把工序再细分一下,每个人负责一道或几道工序,进一步提高效率……”

“还分工序?”孙小玉有些不明白。

“比如,每个型号,生产数量多少,从下料那边开始,由人专门下料,流转到下一个工序时,让专门的人来传送……”

生产模式必须改进。

刘春来在公安局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原来是科技型的企业,只负责技术开发跟市场拓展,生产几乎都是寻找代工企业。

上一次改裤子的时候,模式就有点像流水线生产。

这次在车间转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负责裁剪下料的工人,一个人要负责供应好几台缝纫机,一旦这里忙不过来,缝纫机就得停下来等着。

缝纫机数量本来就不多,加上这些服装因为设计的问题,需要缝制的地方不少。

下料速度快了,就堆在下料工序,工人就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