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出口许可先安排上(第2/2页)

这玩意儿清热,便宜。

至于土碗喝茶领导们是否习惯,刘春来也没办法。

这边也没准备专门的茶杯啥的,没想过领导要来不是?

刘志强几人回来,渴了,直接拿起缸盖上葫芦从中间破开的瓢,从缸里舀一瓢水,就灌一肚子。

吴二娃等人倒是含蓄些,他们拿碗从缸里喝水。

还好,几位领导没有介意。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方强主动开口了,“另外一个提出给一百万港元合资,难道你跟他们有仇?”

刘春来不认识方强,看着他。

“这位是轻工局方局长,这是招商引资办俞华主任。”苗仕林向刘春来介绍了两人的身份。

这让刘春来心中暗惊不已,果然是这年头的领导们没有架子。

为这么点小事,三个领导深夜专门跑来找自己。

“今天在解放碑展示的那几款新设计的服装,这些比较符合国际上的审美观……”刘春来把自己的推测说了。

领导们不明白,他肯定明白。

何况郑天佑在合资无望的情况下,直接提出要拿出口代理权。

“这么说来,你们需要出口许可证?咱们山城这边,有出口许可证的企业可不多。办起来也不容易。”方强皱起了眉头。

能自己赚外汇,为啥要给别人呢?

“现在不是特事特办吗?咱们可以跟工商、税务以及海关等部门沟通,尽快拿到出口许可。”苗仕林倒不觉得麻烦,“全身进出口业务,都归山城海关管辖呢!”

刘春来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他选择山城,是因为交通便利,这边是整个西南经济最好的城市。

国内市场都没有拓展开来,哪里有时间琢磨出口的事情?

机遇太好,机会太多也不是啥好事。

尤其是看着轻工局的两位主要领导,居然直接就给他们红杉制衣厂安排上出口许可的事儿,刘春来哭笑不得:“领导,进出口许可这应该比较好拿,只要有海外订单就没问题。可现在的问题不在这里……”

“还有什么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出口创汇呢!咱们这边,跟沿海地区没法比。那可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好事情!”

方强不乐意了。

80年5月,由国家批准,山城海关负责巴蜀全省进出口海关业务,同年8月28日,山城海关监管的第一艘满载4000吨出口钢材的船舶驶离山城港口。

自此,“长江上游第一关”正式开关。

这几年,出口的货物并不是很多,全国外汇一年都挣不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