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4/20页)

对叶村康风来说,投身于邻国革命事业这件事本身就有种浪漫成分在里面。后来不知是哪件事触到了神经,他突然挂念起了身在神户的妹妹。显然,那个素未谋面的妹妹激发了这个浪漫主义者的情愫。

另一方面,在诹访子这边,由于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以致有些不知所措。但没过多久,她就喜欢上了这个哥哥。

“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我还是个孤儿。突然有个哥哥出现在面前,肯定会开心得不得了。”她这样描述着当时的心情。

那年的秋天,康风陪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去了花隈,那个年轻人就是吴练海。

一见到年轻人,诹访子就惊讶得差点叫了出来。

本来“鹤之家”是打算让诹访子做舞伎,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就送她去了京都。虽然她在京都待了半年之后又回到了花隈,但当时她在京都的住所隔壁恰好就住了一位清朝留学生,而那个留学生正是吴练海。

吴练海高中和大学都在京都就读,那时他还经常拉刚学会不久的小提琴给隔壁可爱的诹访子听。

“我要是有个这样的哥哥该有多好。”

诹访子一边看着吴练海一边想象着她那位住在东京的哥哥。

这真是奇遇。

省吾一直觉得诹访子和吴练海的关系进展得过快,没想到实际上还有这段插曲。

吴练海也深深爱恋着诹访子,两人都很年轻。渐渐地,随着去往花隈次数的增多,吴练海终于动用了康风交给他的革命资金。由于上海的党组织迟迟没能决定将那笔资金运到哪儿去,吴练海留在神户的时间也被延长了。

等到上海方面作出决定的时候,吴练海花掉的资金已经很难填补上了。

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和省吾从《当世花隈女气质》里得知的相差无几了。

“前辈们也劝我们首先要保全自己,所以我们决定顺从哥哥的美意……但是,哥哥如此为我们着想,我从来都不曾忘记……”

诹访子的声音一直都在颤抖,好像并不是因为兴奋的缘故,也许她的声音本来就是这样的。

省吾觉得耳边像是有个铃铛在不停地摇来摇去一般。

“说了这么多,这回该轮到省吾说说你父亲的事了。”她说道。

“我九岁时,父亲就不在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等我到了懂事的年龄时,父亲已经老了,可能是因为哥哥和姐姐接连身遭不幸,父亲总是没什么精神。但我想他在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别的烦恼。”

“这样啊……”诹访子的声音低了下去,“自从去了南洋后,他便音信全无了。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听一个日本人说叶村康风到了新加坡,混得潦倒不堪。那个日本人还说,康风做了坏事,因此受到了报应。当时我听到那句话,痛苦得都喘不过气来……”

“那应该是刚到南洋时的事吧。好像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吃了很多苦头,我也曾听他讲过当时的艰苦。不过,结婚之后就交上了好运,事业也越来越顺了。”

“听你那样说,我就放心了。我现在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太好。可是每次想到哥哥,就总想起在上海听到的那些消息,还有哥哥穷困潦倒的样子……从今以后,我终于可以摆脱这种噩梦了。”

诹访子只认识年轻时的康风,而省吾只认识年老的康风,两个人都不得不从时间的两个极端开始讲起。

“之后,就连哥哥的流言什么的也听不到了。”诹访子接着说道,“我当时也因为生活忙得脱不开身,毕竟是在陌生的中国,日子过得很艰苦。先是‘九·一八事变’,后来又是‘七七事变’,虽然吴练海的工作大多是与银行有关,但也要在政府里帮忙,而他的妻子却是交战国的日本人,所以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每当觉得自己难受的时候,我就想起哥哥,然后就会觉得眼前的辛苦根本不算什么,也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勇气。当然,我所谓的辛苦自然不是金钱上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