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17页)

高志强一番讲话,在临紫干部职工中产生了较好反响,对这个一二三四工程基本形成了共识。市领导于是按照各自分工,带着自己分管的有关部门深入下去,先是评估论证,接着想方设法跑资金跑技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高志强更没闲着,每两个星期就要到点上去跑一趟,一项项检查落实。

这一天高志强让司机小罗送他去了生资公司。下车前,高志强说:“这两天放你的假,有事我再给你电话。”小罗把小车开走后,高志强就向一辆车头挂着红绸,车上装满化肥的大货车走了过去。大货车的马达已经打响,高志强一上去,大货车就缓缓向门口开去。开车的是生资公司的杨总经理,旁边还坐着林业局的肖局长,高志强就坐在靠右边的副驾驶位置上。

这是高志强早就预谋好了的,要把化肥送到320国道旁的范家村去。那是一二三四工程示范点之一的四千亩笋竹林开发基地,高志强已经去过几次了。第一次高志强去点上察看了现场,召集乡村两级干部和农民代表,开了动员大会,让他们高度认识开发笋竹林的意义。第二次高志强带着乡里和村里的干部深入村组农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农民一个个往山上赶。现在是第三次,高志强给他们去送化肥,也是去送信心,送鼓励。这些化肥不用村民出一分钱,是高志强让市财政象征性拨了点款,生资公司送给点上的,所以高志强让公司杨总经理亲自开了车去送。给竹子施肥,那是要讲技术讲方法的,所以又叫上林业专家林业局肖局长,要他亲临现场作指导。

不足一个小时就到了范家村。范家村是市北进入临紫市的第一个村子,是临紫市名符其实的北大门,从省城方向来的车辆除此没有第二条通道,高志强选择这个地方为点,用意是颇深的。

下车后,高志强站在国道旁望了望两边的山坡,虽然东一丛西一窝的竹子,不成林,更不成片,显得零零落落的,但与前两次明显不同了,坡上的毛草荆棘已经割去烧掉,黑色的泥土被翻了过来。这说明村民们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行动,基础工作已经打好。高志强很高兴,心想,只要我们的工作有利于群众利益,群众是会响应的。

一见运化肥的车到了,范村长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奔了过来,把高书记他们团团围在中央。范家村所在的乡政府的书记乡长和林管员也早到了场,大家于是一齐动手,把化肥分发到户,然后分头上山给竹林施肥。高志强也拿着锄头加入到劳动当中,身体力行起来。

没过多久,市里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闻风而至。这可是高志强没有意想到的,这次行动除了跟雷市长说了几句,没有透露给任何人,也不知是谁给漏了出去。高志强可不想做表面文章,事情还没搞成就闹得满城风雨的。他要的是实际效果,那就是把320国道旁的笋竹林开发踏踏实实搞起来,美化临紫,造福百姓,也为自己的政绩书上一笔。

不过尽管如此,当记者把镜头和话筒对准自己的时候,高志强还是作了积极地配合,从笋竹林开发的重大意义到宽阔前景都进行了有条有理的分析。高志强腹有诗书,谈吐不凡,他说:“竹为岁寒之友,咬定青山不放松,意志不可谓不坚;竹又是虚心的象征,一生高风亮节,其品格不可谓不贵。所以我们的先辈总喜欢与竹为伍,说是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共产党人提倡栽竹种竹,既是造福一方,同时也是要彰扬我们与竹一样不凡的品格。”

高志强的言传身教,被记者们摄入镜头,流于笔端,再通过各传媒公之于众,全市上下都倍受鼓舞,一时临紫的笋竹林开发蔚然成风,好像不栽竹就不能造福百姓,不种竹就没有竹的意志竹的品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