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随后,他拿起最右边的竹简,那是属于李宜年的。

打开之前,卫渡自言自语道:“当初,咱们说好将这件事告知于子孙,待到千百年后,由他们来完成这个约定,将这里的一切公诸于世。”

“只可惜,我没有后人,君上也没有后人。”

“你应该是有血脉流传的吧,但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一直没有前来。”

“那么,这个约定便由我来完成。”

按照李宜年的性情,心愿那一项,大概率也会与天下百姓有关。

竹简上虽没有署名,但先前已经出土了一封李宜年的手书,两相比对,再加上年月,专家们自然能够确定是李宜年的字迹。

如此一来,便可作为正名的证据。

“抱歉,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料到,我会在两千年后,来窥视你当初的秘密是什么。”

卫渡缓缓打开。

“愿四海归一,天下安宁。”

“其实我没有嫌弃卫将军。”

卫渡微怔。

心愿果然不出所料。

但秘密这一栏……卫渡差点笑出声来:这算什么秘密,我早就知道了。

不过当年,李宜年表面上的确很嫌弃自己。

嫌弃自己出兵太频繁,在外的日子甚至比在朝还要多;嫌弃自己不够圆滑,明明可以通过小辈拉拢一些贵族势力,偏偏不肯;嫌弃自己的兵制改革太彻底,不给贵族留一点面子;嫌弃自己非要养一头鹰,还经常带在身上……

最初的笑意过后,卫渡敛起嘴角,慢慢合上竹简,将其放回原处。

回忆起故人往事,难免略有怅然。

原地平静了数分钟,他看向中间的那份竹简。

“君上,请宽恕末将的冒犯。”

缓缓将其打开之后,卫渡又是一愣。

这份竹简上面竟也只有一句话?

“愿与卫将军君臣相伴,直至大限所至。”

这显然是心愿。

最初的惊讶过后,卫渡一阵赧然。

亏他还以为自己瞒得很好,原来君上早在东海国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希望功成后退隐江湖了。

卫渡有种犯了错被人抓包的感觉,随后又为这种感觉好笑。

如今两千年过去,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他将竹简放回原处,片刻后又笑了笑。

这样也好。

有这份竹简在,至少可以向世人证明:君上根本不曾忌惮自己,更不会存有鸟尽藏弓的想法。

他们君臣之间十分和睦。

关上箱子,卫渡站了起来,再次环顾四周。

这座陵墓虽大,可自己需要看的,其实也只有一个墓室,两封竹简。

其他的墓室,放有大量记载了文字的竹简,以及一些“普通家具”。

卫渡知道,留给后人的珍宝,论价值,什么金银财物都不如含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好。

钱财需要留着打仗,本来也不能用在这上面。而所谓的含有历史意义的物件——

他直接将东海国王城,诸多鱼肉百姓的贵族府宅给抄了,然后把他们平常所用的东西统统放了进去。当然,首选容易保存的,比如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陶瓷。

这些东西都很精致,在当时就不算便宜,但对衍国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放进墓室里,经过岁月的沉淀,它们的价值会翻上千倍万倍。

卫渡关上石门,回到了主墓室。

“下次再过来,这里就收归国有,说不定已经成为供人游览的景点了吧。”

想到此处,心中竟有一丝不舍。

它应该是留有故人痕迹的,唯一的地方了。

但他不会更改自己的决定。

这既是还原大衍历史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他们早就说好的约定。

走出陵墓时,月上柳梢。

卫渡拨出一个电话:“李教授,是我。”

S市,考古研究所。

李玄明放下电话之后,久久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