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然则天威难测(第2/5页)

苏晏小心地打开,取出内中密信,借着逐渐大亮的天色浏览。“阿勒坦所率大军会经过云内城,收缴粮草……”他重新收好情报,把指头大的袖珍木筒顺手塞回自己怀里,问豫王,“所以你打算抢先一步赶到云内城设伏?那座城池是北漠人所建?坚固吗,是否需要先打攻城战?”

豫王嘲道:“北漠人逐草而居,只会搭穹庐,哪里会建城池。不过是数百年前来往西域的商贾们自建城镇的遗址罢了,后来那一片自立为庆州,被卫家重新修葺加固过,才有了城池的雏形,改叫庆州城。

“再后来,卫家衰败,鞑靼趁机吞并了庆州,又改庆州城为云内城。

“如今占据云内城的,是鞑靼的一个大部族——拓跋氏,在鞑靼王庭投降后也一并臣服了阿勒坦。”

苏晏越听越觉得,这云内城颇为重要,若是能拿下拓跋氏,将云内平川收归大铭,就能以瀚海沙漠作为新的边境线,将北漠骑兵挡在敕勒川外……不对,没有天堑作为倚仗,这个平原上的边境线未免也太摇摇欲坠了吧……还是得再往北推,把敕勒川也纳入大铭版图,以阴山作为边界线……

这样的话,大铭就有了最广阔的牧场。但草原民族的生存空间就要向阴山以北压缩,那里多是冻土与戈壁覆盖的荒原,生存条件也会变得更加恶劣……

苏晏在脑海中替大铭开疆辟土的同时,又对那般境地下的北漠部族生出了一丝怜悯,但他很快就把这点怜悯掐灭了——身为大铭重臣,自然要站在大铭立场上考虑国家利益,哪里还管得了他国死活?而且眼下大铭正在与北漠交战,人道主义精神也不是在这里用的。

豫王直觉苏晏的情绪有点低落,便将他往自己怀里压了压:“睡了一日夜,饿坏了罢,停下吃些干粮?”

苏晏摇头:“不能耽误你行军。”

豫王笑道:“据情报推算,阿勒坦的大军前锋才刚刚翻过阴山,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云内城附近设伏。再说,不仅你饿了,将士们也饿了。”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形容的便是寒冬时节的瀚海沙漠,地表结冰后裂成千沟万壑的情景。

但是北漠人早已在更加恶劣的气候与环境中,锻炼出铜皮铁骨与一颗顽强如铁石的心。十几万大军的马蹄轰然踏过沙漠上的裂冰与砾石,像一场气势浩瀚、不可阻挡的雪崩。

阿勒坦计划,大军到了云内城外进行最后一次境内补给,然后兵分三路,分别扑向大同右卫、平虏卫与威远,破开防线后由桑乾河向东直逼大铭京师。

发兵前制定行军计划时,瓦剌将领们听闻曾经名震朔北的代王已回怀仁封地,颇有几分忌惮,建议绕开大同,袭击太原。

阿勒坦道:“你们的情报落后了。朱栩竟如今已重掌靖北军,就驻扎在太原军镇,偏头关附近的边堡。”

将领们对圣汗十分尊崇,却也想知道如此细致的情报从何而来。

阿勒坦说道:“楚琥战败后,剩余部下携所虏人畜撤回王庭,我在俘虏营里意外发现了一个故人。”

这个“故人”,阿勒坦没有让众将看见,而是由他的心腹侍卫长斡丹亲自看押。

阿勒坦对斡丹说:“这人我忘了名字,只记得似乎在灵州清水营见过,还与我打过一场,是敌非友。”于是斡丹用马鞭把对方抽了个遍体鳞伤,见他仍嘴硬,便要拿他活活去喂狼,最后逼供出真相——

他叫霍惇,是一名夜不收的暗探,负责为靖北军打探军情。

阿勒坦依稀记得两人打斗的场景,认定此人必是铭国军中将领,暗探的身份不可信。霍惇被逼无奈,说他的挚友严城雪因为毒杀瓦剌王子被朝廷斩首,他也受了牵连,被贬去夜不收当个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