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只要三两五钱(第2/3页)

在这浩荡于天地的朔风中,豫王坐在京畿界碑的碑顶,朗声大笑:“好!至少我这样的异类,不是天底下的独一个。”

伸手搭住他的肩膀,往自己身上一带,豫王将手里折的马鞭指向北方:“往事已矣,向前看。前方是茫茫北漠、烈烈旌旗、萧萧马鸣,那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我带你感受一下,京城外自由的风。

你这位从龙的大功臣,还真为新君着想,不过,告诉他,放心罢!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朱槿城,你亲口说过的话,我能不能信?如果当时能,那么现在呢?

被揽过的地方灼热地刺痛起来,苏晏伸手捂住了右侧肩头,长长地吐了口气。

转过身后,他的脸上已没有任何犹豫之色,平静地说道:“阿追,把山西司的地图拿过来,我们看看去大同的最快路线。”

荆红追找出地图,铺展在桌面,指尖从他们所在的岢岚县往东北方向移动,过山西镇的宁武关,穿过内长城继续往北,便是大同府。

“从宁武上官道,骑快马赶路三日内可到大同,坐马车大约要四五日。”

“还能更快吗?”苏晏问。

-

大同,怀仁县。

代王府坐落在城西南,先帝登基后改名豫王府,但当地军民一概称之为“将军府”。

自从离京回到封地,已过了半年有余,豫王见天儿的不在府中,不是去营地操练他那五百府兵,便是带队去巡视一个个边堡与隘口。

这日傍晚,火烧云铺满天空,把茫茫平川映照得金红一片,城门外飚驰而来的黑骐,以及马背上的玄衣将军,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黑骐娴熟地穿街过巷,在王府大门前停了下来,豫王翻身下马,把弓与箭囊往守门府兵身上一抛,大步流星往内走。

“王爷回来了!”

听见仆役的叫声,左长史崔醍忙不迭地迎出来,说道:“王爷辛苦了,香汤与饭菜都已备好,是要先沐浴,还是先用膳?”

“先沐浴。”豫王说着,随口又问,“这几日府中可有事?”

“平安无事,王爷放心。”

“访客呢?”

“每日都有不少,有送礼想结交的,也有神神秘秘不肯说明来意的,下官推说王爷不在,全都婉拒了。对了,还有一封信,按照老规矩锁在王爷书房的抽屉里。”

豫王微微颔首,摘下披风丢到旁边的府兵手中。

那府兵笑着多了句嘴:“长史大人漏说了一个,还有个古里古怪的乞儿呢。非要见王府管事,说讨要王爷欠他的三两五钱银子。长史大人看他可怜,好心给了一锭十两银,他呢还不领情,从对面铺子里借了把剪刀,绞下三分之二还给了长史大人。这世上竟还有人嫌银子烫手?卑职瞧他不是疯子就是呆子。”

崔醍道:“是有些古怪,但人看着也就是落魄狼狈些,虽然蓬头垢面,却不像是寻常乞丐。”

豫王问:“三两五钱银子?本王欠他的?”

府兵点头:“对,是这么说的没错。”

豫王略一思索,摇摇头,往主屋西侧的浴室里走。

浴池内的热水冒着白气,豫王不需婢女服侍,亲手解下腰带,又去摘发冠。

黄金束发冠拈在指间,他忽然怔住,下意识地掂了掂发冠的重量……

“来人!”豫王拔腿就往门外走,大声喝道,“来人,拿一杆秤过来!”

他快步进入寝室,从衣柜抽屉内取出锦盒打开,解开包裹的绸布,露出一个莲花形状的纯银道冠来。婢女急匆匆地取来一杆秤,不知王爷要做什么?

豫王把银冠往秤盘里一放:“多重?”

“……三两,唔,三两五钱。”婢女仔细看秤杆上的准星。

豫王一阵风似的冲出屋门,在庭中左右看了看,揪出刚才多嘴的那名府兵:“快说,那个上门讨钱的人是什么模样?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人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