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在旋涡的中心(第3/5页)

接着两三日,又有消息陆陆续续从南京传来:

南京工部说,钟山北峰土石崩塌、溪瀑倾泻毁了不少陵木,需要人手清理,补种陵木。因民役不足,请调拨卫所军士协助。

南京兵部说,泥石流后恐山体不稳,工部请求调拨军队去修整,太子拍板同意,他们只好先斩后奏。但他们没钱,请求户部拨银。

南京户部说,钱我也没有,夏税已上交国库,秋税还没收上来,要不京城户部先拨一笔银子应急?

最奇妙的是南京守备太监严衣衣。说祭陵大典那天,他辖下的孝陵神宫监失踪了六个人,疑似被太子发现的那头瑞兽白鹿叼上天去了。

——神他妈叼上天!

这个奏本就像在群情汹涌的朝臣们头上泼了一大盆狗血,所有人都面露错愕,心头冒出一句共同的疑惑:太子究竟在南京搞了些什么?

“此事涉及皇陵龙脉,必须一查到底。”御座上的景隆帝沉声道,“朕会派都察院御史、锦衣卫与内官赶赴南京,彻查此事。”

-

“彻查什么?”白衣庵中,太后拍案道,“这事不是明摆着的?太子的确去钟山狩鹿,北峰的确被泥石流冲了个乱七八糟,皇陵也的确险些被殃及,事实如此清楚明白,还有什么好查!”

焦阳道:“就怕这一来一回,加上中间的调查,一年半载就过去了。再大的事也会随时间尘埃落定,到那时再发力,可就后继无力了。”

太后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必须趁热打铁。”

焦阳想了想,说:“朝堂之上的谏诤不能停!皇上虽有意袒护太子,但只要臣子们日复一日地上疏弹劾、恳求治罪,向皇上直谏、极谏乃至死谏,就算是九五之尊也不能不罔顾道义臣心!”

“死谏?会不会太过了。”太后皱眉,“经历过先帝抬庙号一事,皇帝十分厌恶朝臣以死相逼,会不会适得其反?”

焦阳道:“当然不是眼下。事态总要步步升级,先上疏弹劾太子,恳求皇上治罪。闹上两三个月,皇上不堪其扰,总该有所表态。”

王千禾适时补充了一句:“当年要给先帝抬庙号,最后遂了皇上心意,是因有太后在背后鼎力相助;如今皇上若独力对抗群臣,还能如当年那般取胜么?”

太后神情一震,慢慢笑道:“你说得对。我要让皇帝看看,当年若是没有我,会是个怎样的局面。”

-

“太子不法祖德,不遵圣训。陛下包容十五年,选名德以为师保,择端士以任宫僚,乃不知悔改,其恶愈张……”

“坤宁失火,迁怒宫人,既怀残忍,遂行杀害。如今又伤败于典礼,亵渎于皇陵。肆恶暴戾,难出诸口……”

“这个……这个骂得太难听,奴婢还是不念了罢?”

蓝喜手捧奏疏,心疼又为难地望向景隆帝。

“继续念。”景隆帝面不改色地说。

“是……桀跖不足比其恶行,竹帛不能载其罪名……不行,奴婢还是得说一句,这太过了!分明是故意发惊骇之言,夸大其词、卖弄正直给自己刷谏臣名望,皇爷不必对这等狂言入耳上心……”

御案上的弹劾奏疏垒起来足足两尺高,厚厚的十几本,有言官的,有六部文官的,还有个别来自南京的。

蓝喜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勉强念完,口干舌燥。

皇帝赐给他一壶茶,问:“还有么?”

蓝喜谢恩喝茶,苦笑:“没了。再念奴婢喉咙也要冒烟了,恳求皇爷开恩,换个嗓子好的。”

皇帝说:“今日的没了,明日的还有。”

蓝喜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口:“臣意汹汹,有逼迫之态、不敬之嫌。”

景隆帝向后靠在椅背,揉了揉太阳穴。蓝喜见状,忙放下茶杯,走过去给他按摩头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