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我陪你走到底(第2/4页)

宫女领命,抱走了二皇子。

太后坐回罗汉榻上,任由琼姑给她捏颈捶肩,重重叹气:“不争气!”

琼姑想着从前朝听到的一些风声,轻声问:“太后……真的不救卫家?”

太后斜倚软垫,双目微阖:“怎么救?把柄落在敌手,人证物证俱全,还给堵在家门口拿住了钦犯——你说怎么救!”

琼姑想了想,提议:“釜底抽薪?”

太后知道她说的是苏晏。

此子年岁不大,却极会造势作妖,不是个安分守己的臣子……无奈皇帝太宠他。非要收拾他,就是跟皇帝硬碰硬,乃是不智之举。

还是把人远远撵走,眼不见为净罢。

太后摆了摆手,不置可否。

琼姑又问:“太后是否考虑过,换一个扶植的对象?”

太后叹道:“满朝文武,唯独卫家于我有天然的优势,既是我妹妹的夫家,又是二皇子的母族。这么多年来,卫家对我唯命是从,毕竟他们也是奔着让昭儿成为储君去的。只要有昭儿这条命脉在,卫家就绝不会背叛我。其他那些个臣子,嘴里说着‘愿为太后效犬马之劳’,可哪有这般的忠心可靠呢?”

“奴婢瞧着,阁老中的焦大人与王大人对太后也是忠心耿耿的。”

说的是次辅焦阳与王千禾。

“他们?”太后嗤笑一声,“李乘风日渐老迈,首辅之位迟早是要空出来的。他们的目标是这个位子,因为不得皇帝的看重,便来我这里另辟蹊径,我如何不知他们的心思!”

琼姑提醒她:“还有不少老臣,虽然表面上不哼不哈,其实也念着太后的旧情。”

“你说那群老伙计啊。”太后感慨道,“皇帝初登基时,自先帝起就尾大不掉的一些重臣欺他年纪尚轻,就倚老卖老,总想着左右朝政。我才不得不亲自下场,联络了先帝的那群旧臣僚,帮助皇帝压制与清理掉不服管的,这才取得了话语权。

“眼见十几年过去,皇帝的威望日重,对我这母后的不满与限制却也更明显了。我多召见几次大师,他说是妖僧邪道;想提拔几个自己人,他说品行能力不足以为官;就连各道各府进贡几株琼花哄我开心,他都有意见。”

太后越说语气越重,最后拍着扶手隔空质问皇帝:“你可还记得登基前一夜,心神不宁来找我时说过什么?说自己不愿意当孤家寡人;说每当遇到艰难险阻,想要后退一步时,就希望有只手能坚定地搭在你背上,对你说一句‘前路再崎岖,我陪你走到底’。

“这些年,我这个当母后的哪一次没支持你?

“你要抬先帝庙号,你坚持不肯裁撤锦衣卫,你订立新的官员考成制度,那些老臣利益受损来找我哭诉,我始终没有替他们说话。就连你非要立我极为不喜的章氏为后,最终我也点头了!你自己说说,我这个当母后的,哪一点对不起你?

“可你倒好,明知我有心结,明知你三弟死得凄惨,明知大师们占卜的结果——说章氏就是莫氏的转世,说她儿子是来找我索命讨债的,你却还是要立朱贺霖为太子!

“你子嗣单薄,前十四年只有这么一个皇子,我也就忍了。如今有了昭儿,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皇子,你却不肯听我的劝,非得把眼睛盯在一个歪瓜裂枣上!”

太后长长地喘了口气,仍无法平复激动的情绪,悻悻道:“再不济,阿骛也比他合适!”

琼姑惊道:“太后,那是亲王之子,并非正朔。”

太后微微冷笑:“当初我若是推城儿上去当皇帝,不就是正朔了么?大儿子、小儿子有何区别,哪个孝顺我这个当娘的,哪个才是我的好儿子!”

——太后说的是气话。琼姑心里知道,但不好在气头上劝她,只得说:“皇爷虽不似豫王殿下会哄太后开心,但也是极为孝顺的。太后忘了,有一次您风寒严重,皇爷忍着头疼,还彻夜在床前侍疾,每碗汤药都是亲口尝过,才奉给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