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生偿还你(2)(第3/4页)

  那些年少时发生的事,大概是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好比凌千帆如今万花丛中过,却仍然惦念十年前遗下的那盆兰花草。

  父母过世后她寄居在大伯家里,大伯霸占父亲遗在镇上的房子,却连为她添付碗筷都嫌浪费,若不是畏于人言,恐怕早将她扫地出门,读书功课

  自然更是无暇顾及。万幸的是父亲的发小回乡,见她只差一步便要流落街头,恻然不已,提出要接她到城里去读书。大伯为甩掉拖油瓶欢欣不已,另

  一面却疑心父亲的朋友是为了抢那套房子——那时贝菲便开始明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十个字,是如何写法。

  父亲的朋友待她很不错,视若亲女,她喜欢唱歌,便请老师来教她;她读书底子差,便请家教给她补课,勉强挤进重点高中。杨越是高中老师分

  配给她的同桌,念书极之勤奋,却没有同学肯和他要好——她进校时尚不知就里,只知道杨越肯帮她补习那惨不忍睹的功课,对他的印象便好起来。

  后来她和班上的同学混熟了,有人隐隐约约地提醒她,她才明白杨越不受欢迎的原因——他随母姓,没有父亲,人人都传言是他母亲不知检点。

  然而她没有疏远杨越,在大伯家的数年寄居生涯让她明白,这世上有人肯对你好,已是件很难得并值得珍惜的事情。

  她也常作弄杨越,却和其他同学对杨越的疏远不同——这是属于她和杨越之间的秘密。例如杨越总会一板一眼地劝她认真听课,不要在课上看武

  侠小说,她表面上应承着,却故意拿里看来的刀光剑影讲给他听,待他心痒难耐时她便卖关子,逼着他也偷偷地看小说——这样他以后便不能板起脸

  来教训她了。

  那些日子回忆起来是朦胧中透着旖旎的,她看小说的时候他帮忙望风,自习的时候要教她功课……杨越本是极循规蹈矩的学生,认识她之后却不

  得不常在随堂测验上给她打小抄,事后又忧心忡忡地问她现在不好好学习,高考预备要怎么办云云。

  他们同桌两年,因为户籍和学籍不在大连的缘故,她不得不回原来的镇上读高三,并在原籍高考。拜父亲朋友留下的生活费所赐,这一年大伯对

  她奉若上宾,觉得她终有一日会出息,生怕她记恨。临走前她和杨越互留了通讯地址,高三的日子忙忙碌碌,每月写两封信的时间总还是有的。他会

  在信里故作不经意地问她,想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她明明知道他是想约她考同样的学校,却故意装傻——少年人的心事是很奇异的,她那时故

  意作弄他,原因竟然只为着一个:若真是缘分深厚,总有一日他们还会相聚。

  谁知突然便断了联系,信发出去后杳如黄鹤,再没有他的回音。高考后她独自搭好几小时的车去找他,才知他在学期中也转了学——他母亲的丑

  闻,证据确凿地曝露在青天白日之下,毫无遮掩,他们母子再无颜面在本地呆下去。

  贝菲明白杨越为什么没有再给她寄信,大约是觉得无颜面对,所以她心底恨杨越的母亲,为什么杨越这样纯净的人,有那样不堪的母亲。

  考上一所不好不坏的大学,认识一群天南海北的同学,熬过最初那段艰难的岁月,渐渐也如鱼得水起来。她像是一只鸟,从隐秘的林间飞出,到

  达无际的天空,天空海阔,任她翱翔,任她逍遥。某日有医学院的人在食堂前排开桌子,为同学义务验血,她被习容容揪着去查血型,负责抽血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