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5页)

可若是就此终结,一切就都将化为灰烬,包括先前所做的那一切也都会复归原位,下一次再想重新踏上这条路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至少她和皇贵妃娘娘这一辈子怕是等不到了。

不甘心啊,怎么能甘心呢?

沉默了许久,薛宝钗终究还是一咬牙,“先不急着撤回,既然如今皇上还未有个明确说法,那就证明此事还尚有转圜的余地,若是哪天皇上当真明令禁止了……到那时再考虑撤回也不迟。”

话音才刚落地,就看见一仆妇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外头又有一群书生来闹事了,吵嚷着叫咱们滚回京城去,才收拾好的大门口又被砸得臭烘烘的……”

“他们怕了。”薛宝钗冷笑道:“如此急不可耐到处蹦跶着施压,不过是想逼着这一切尽快结束好各归各位罢了。”

贾琏“蹭”地一下蹿了起来,恼怒道:“这些人如此肆意妄为究竟是哪儿来的胆子?官府呢?就一点儿也不管任凭他们闹事?”

“怎么管呢?这么多读书人还能一个个全都抓起来不成?那可真要出大事了。”贾宝玉摇摇头,满脸无可奈何。

有句话叫法不责众。

个别闹事的直接抓了威慑一番还能有用,但人数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再用铁血手段企图镇压那就绝不可行了,一个弄不好会引起暴乱的,官府也怕啊。

薛宝钗的火气也上来了,冷笑道:“我什么都缺偏就是不缺银子!城里有多少镖局武馆都给我请回来当护院,再敢来闹腾直接棍棒伺候!暴徒都打上门来了总没有不叫人反抗的道理,我倒要看看官府还能如何!”

不就是仗着人多吗?她是没那么多人,但她多得是银子!可不巧,这世上向来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要多少人她都能请得起!

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酸书生罢了,不给点苦头吃吃还当真是无法无天了!

贾琏人还没回京城,信就已经到林黛玉的手上了。

姐妹两个面面相觑,具是心情复杂得很。

就冲这份勇气和不服输的劲儿,多少所谓的七尺男儿都得自愧不如。

“这事儿闹腾得太过了些,恐怕撑不了多久就该有个决策出来了,姐姐可曾有个什么对策?还是……”

林诗语思忖道:“有点想法,不过还需得妹夫一些帮助。”

姐妹二人咬着耳朵嘀嘀咕咕一通,半个时辰后,林黛玉就匆匆离去了。

“涟漪,去前面说一声,请皇上得空来一趟。”

走到半道儿上遇着一群拦路虎怎么办呢?无外乎四个字——威逼利诱。

要么用雷霆手段强行击退,要么就以利诱之令其乖乖臣服。

搁在这件事上,一则天下文人千千万万,基数太过庞大,二则满汉关系本就紧张,更需得小心翼翼,故而威逼显然是万万不可取的。

那也就只剩下利诱了。

读书人向来自恃清高,不屑于黄白之物,拿银子送给人家都得被砸回来,还得再附带一口唾弃,但那就当真没法子利诱了吗?

恐怕不见得。

历来无论哪朝哪代,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必定要送家中儿郎去读书,没有能力的一家老小勒紧了裤腰带也得送儿郎去读书,图个什么?难不成就图一个“读书使人明理”?说到底还不是期待有朝一日鱼跃龙门鸡犬升天?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全家全族跨越阶层的唯一途径。

由此可见,自恃清高也并非真正的清高,甚至比起很多人来说,这些读书人的欲望还要更加深刻执着,这也就代表着更容易利诱。

“读书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实则还是普通平民子弟居多,不说八九成,至少七八成是足有的,可为何从古至今却还是有个‘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

“臣妾的弟弟十几岁就高中解元,便是当时直接参加春闱想必名次也差不着哪儿去,妹夫更是当年的状元郎,纳兰大才子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为贡士,还有其他大家族出身的青年才俊更是数不胜数……再观寒门学子,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中,又究竟有几个能走到少年成才这个地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