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贾政闻言忙抹了把泪珠说道:“合该如此,烦请太医快快开药罢。”

这一副汤药下去,贾母一觉就睡到了次日下午。

一直守在旁边的鸳鸯见她睁眼便赶忙倒了杯茶过去,“老太太昏睡了许久,快先润润喉罢,厨房里一直温着粥呢,奴婢这就叫人去取来。”

贾母无力的摆摆手,道:“我隐约看见那小子好似还带了封信来?”

鸳鸯放下茶杯就取了信来。

信是林诗语写的,大概就是报个丧,又解释说父亲万分悲痛之下已然病倒,故而才不能亲自执笔写信给老太太请罪,望老太太恕罪云云。

看着看着,贾母又情不自禁落下泪来,“敏儿的三个骨肉,最大的也才十三岁,最小的不过七岁罢了……她纵是不念着我这个讨人嫌的老母,却怎么就能舍得下孩子们呢?孩子们小小年纪的就没了亲娘,多可怜呢?只想想就叫人心里揪得慌,她倒好,竟是说走就走……再没见过这样狠心的丫头了。”

嘴里如此怨怪着,可那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止不住的往下落,眼看着又要痛哭不止的架势。

鸳鸯见状就有些急了,忙劝道:“老太太也说没娘的孩子可怜,既是如此就更应该仔细保养身子才是,您老人家长命百岁的活着,才能代替姑奶奶好好看顾那三个孩子啊,姑奶奶在天有灵知晓了也能安心不是?”

“你说的在理,我那三个可怜的外孙外孙女还得需要人照看着,女婿终究是个男人,哪里能够处处体贴周到的?况且女婿乃当朝二品大员,平日里忙起来只怕压根儿也顾不上孩子们……我得替敏儿将孩子们照顾好了才是。”贾母顿时仿佛找到了什么支撑似的,整个人眼看着提起了精神来,忙不迭催促道:“快去叫琏儿来。”

鸳鸯看她有了精神气儿顿时也放下心来,脆生生应了句就转身出去了。

家里的老祖宗传唤,贾琏那是丝毫不敢怠慢的,听着信儿立马套上靴子披了斗篷就往外头跑。

原还琢磨着这急急忙忙的传唤是有什么事儿,乍一听竟是叫他去扬州,他这心里顿时就忍不住叫苦了,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下扬州倒不失为一桩美差,可眼下这节骨眼儿,眼看着一天更比一天冷了,千里迢迢出门在外那得遭多大的罪啊?

贾琏打小也是锦衣玉食金尊玉贵的主儿,素来享受惯了的,哪里能乐意吃苦受累呢?可偏他还不敢说个“不”字。

姑妈才走呢,老太太这会儿正是悲痛的时候,他要敢拒绝那不是上赶着找不痛快吗?惹恼了这位老祖宗能有他什么好果子吃?

饶是心中叫苦连连,可面上贾琏却是丝毫不带打磕巴的,当即就一口应承了下来,“老太太尽管放心,我明日就启程去扬州,定将您的三个宝贝疙瘩带回家来。”

荣国府里头,但凡老太太这一张嘴,甭管多难办多不靠谱的事儿也总是会给她办成的。

这不,贾琏是真真半点儿没多耽搁,翌日就麻溜儿的上船出发了,一路上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漂到扬州时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大圈儿。

“爷活了二十来年真是头回遭这么大的罪。”一上岸,贾琏就忍不住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狠狠跺了跺脚边嘟嘟囔囔,“真是见了鬼了,怎么还能有这样阴寒的天气呢?这样的冬天也太难熬了,希望能快些接了人回京城去。”那股子阴寒气真是直往人骨头缝儿里钻,委实叫人难受得很,他倒宁可在京城被结结实实的冻一冻。

好在他来得也算巧,林家一家子才从姑苏回来了。

此时贾敏的棺椁已经送回姑苏祖坟安葬了,不过身为晚辈,热孝期内上门贾琏少不得要先去牌位前上柱香磕个头才是,这一点上贾琏倒也丝毫不含糊,恭恭敬敬结结实实的三个响头叩下来,倒是叫林如海和林诗语两人都对他的印象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