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转道玉田(第3/4页)

他多铎是大军统帅,绝不能被阿巴泰抢了风头,一旦阿巴泰逼进明国京师,他却还在蓟州盘桓,岂不是被人笑话?

再者,多铎对阿巴泰的统帅能力并不是太放心,对阿巴泰没有执行夹击蓟州、两军早日会师的命令,也颇为不满,所以在接到军报后,他给阿巴泰的命令是,就地防守,不宜再继续深入,等主力过了蓟州,再左右合击——阿巴泰的军报,是信使出墙子岭绕道蒙古草原,再从马兰峪关口送过来的,多铎传给阿巴泰的命令,也需要原路返回,即使是一人三马,一趟也需要三天的时间,所以多铎此时并不知道,阿巴泰已经全军覆没了。

绕过明国的蓟州防线,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三河城下,是多铎现在最优先忧虑的问题。

年轻的多铎雄心勃勃,一路催促。

在他身后不远,汉军镶蓝旗的副都统张存仁却是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豫郡王忽然改变主意,不攻击蓟州南原,而是转向玉田,其中的原因清楚可见,除了蓟州城头明国太子的大纛,证明蓟州由明国太子亲自督军之外,明军在蓟州南原的布置,绝对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相当坚固,其火器密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九个月前的松山,士兵也有相当战力,而大清此次入塞,为了快速机动,携带的火器并不多,面对壕沟固守,且有一定战力的蓟州南原守军,如果一味强攻,就算攻下了,开了一条通路,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而这是黄太吉出征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避免的。

对于蓟州南原的“难啃”,豫郡王多铎并非是没有心理准备,不过他年轻气盛,听不得张存仁绕道的建议,所以才要在试一试,一试之下,发现蓟州南原果然不易攻击,多铎虽然气盛好面子,但绝非没有理智之人,他想也不想的立刻就下令转进,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这一点,张存仁对多铎是佩服的。

不过对于绕道玉田,张存仁心中却是有保留。

玉田通往三河的道路,不利于大军通过,这也是大清入塞,从来也没有走过玉田三河的原因,今次明国早有准备,不但坚壁清野,而且在蓟州构筑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防线,蓟州如此严密,由明国太子亲自坐镇,从玉田三河到通州,明国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万一有意外,想要回头就难了。

在张存仁看来,最恰当的做法应当是从马兰峪、点鱼关一代出关,绕道蒙古草原,循着阿巴泰的道路,从墙子岭一代入关,依然可以杀到明国京畿城下,震慑明国。

虽然从马兰峪出关道路狭窄难行,十万大军最少也得三天才能走完,但总比玉田三河的未知强很多。

当然了,这样一来,这次入塞的战果恐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出关三天,从马兰峪到墙子岭,又得三天,而从墙子岭杀到明国京畿城下,还得三到四天,再从明国京师转进,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来,就给了河北山东等地的明军更多的准备和防御时间,大清想要快速掳掠的战略意图,就会大打折扣。

这应该也是多铎不愿意出关的原因之一。

“报~~”

大军行军之中,镶白旗的探骑不断向多铎回报:“主子,我军前锋距离玉田县城已经不过十里地了,周边不见一个明军,但发现少量躲藏在村落中的明国百姓。”

多铎点点头,对发现少量明国百姓并不奇怪,虽然明国坚壁清野,将百姓都驱赶到了城中,但依然有少量百姓抱持侥幸心理,躲藏在村庄或者是地窖中,清军一路而来,时时都会发现,不过因为数量太少,几乎全部都是老弱,因此清军没有兴趣掳掠,又因为抢不到粮食,都被恼羞成怒的建虏一股脑全杀了,对坚壁清野的那些村庄,也全部一把火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