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今世牧神以养人(第3/9页)

此时此刻,和正在认真观察整个城市结构的苏昼不同,汤缘在观察这座几乎完全由智能机器进行生产和运输的城市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所谓大众观念中,传统的人形机器人,在智能机器的领域中其实是很小众的一类,它们的专业学名应该叫做仿生人,模仿自然生物的机器人。

一般常见的智能机器,大多是类似‘安心级’‘幸福级’家政机器人那样,方便行动的不规则几何形。

而在轨道中心城中,运转的智能机器大多都是这个类别——它们有的是负责转运物资的大车,有些是负责挖掘的铲机,有些则是铺设路基,压路铺路一体化的奇特机器……每一个机器的功能都比较单一,但是复数机器组合在一齐,效率就远比人类要高。

“这座城市,只需要少量的人类去管理,负责提供物资,它就会自己不断扩张吧?”

注视着这一切,汤缘能看见,有几台机械正在新铺设的道路两侧挖掘,铺设电缆,架设基站和充电桩,这一系列的工作行云流水,不仅效率质量都很高,而且不需要休息,只需要偶尔进行检修。

如果不是需要工程师对机器进行监督,偶尔纠正它们犯下的一些奇葩程序错误,恐怕整个城市都不需要任何人类,就可以自我运转并维持。

——倘若机器自己就能建设自己的城市……那还需要人类做什么吗?

不知道为何,汤缘突然心中孕育出了一丝微妙的紧迫感。

因为,这句话倘若稍微转变一点思潮,便是‘当人类有了机器,那还需要其他人类做什么?’。

“人类只需要管理,并且享受便利即可。”

仿佛能看穿汤缘心中的想法,坐在车首处的匠圣缓缓说道。

此时机场客车正在顺着轨道加速器的起始端口走去,在那里,有着一个足足有一千多米长的巨大长方形厂房正在从内部散发光芒。

“如果不是为了社会稳定,不能在一夕之间就让绝大部分体力工作者,重复工作者失业,我们早就可以普及各种智能机械取代各种劳动。”

年轻的圣席注视着这座城市,就像是注视着自己的瑰宝,他的脸上带着笑意:“但就算如此,在十五年内,未来绝大部分人口都将失业这点,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再会有那么多的基础岗位可以提供了,但与之相对的,所有人无需工作,也可以正常的生活,飞速提高的生产力可以供应所有人享受,且绰绰有余。”

“但圣席阁下,不工作,反而也会引发骚乱吧?”

挠了挠头,汤缘大概是因为和苏昼相处久了,提起类似的问题时,灵感总是络绎不绝:“更何况,现在的民众绝大部分都是修行者,他们倘若闲下来……混乱可能会比想象的更严重一点?”

“所以,我们也正在引导社会转型……的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绝大部分人在失去工作的必要后,都会彻底放弃努力,成为依靠基础福利就能幸福活着的福利民。”

而匠圣耐心地回答:“无论是‘职业修者’的概念,‘全民福利’计划,还是苏教授最近提出的‘全民竞技’的概念,都是整体社会转型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让这些没有工作的修者有事可做,有目标可以期待。”

苏昼并没有加入这一场讨论。

核聚变和各类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爆发,此时此刻,在这座藏州群山之间的小小城市中初现端倪。

注视着这一座城市,苏昼仿佛看见了十几年后,新一代的人类。

因为自出生之后,物质就极大丰富,除却义务教育外,他们并没有努力去竞争工作的动力——因为能拥有工作的,只有最聪明,最上进的那一批人,而剩下来的这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虽然没有工作,但却同样能生活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