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桓先生的指点(第2/3页)

秦遇听过一耳朵,皱了皱眉,这是一笔烂账,真正无辜的恐怕只有被气死的医女之父了。

天气转凉,大考的日子也来了。这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意义非凡,这关乎到他们能不能顺利升级,此刻再没人谈论其他无关紧要的事。

大考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洒在人身上暖烘烘的,秦遇经过大半年的苦学,答题时格外顺畅。

他有预感,这次他的排名肯定会向前进。

大考一共考了两天,考完之后所有学生都沸腾了起来。要不是为了等名次,恐怕大部分本地学生都要回家了。

秦遇的名次的确向前进了,但是又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因为他跟第三名有微末的差距,排在第四,无缘奖励。

秦秀生私下替他可惜极了。第三名有60两银子的奖励呢。

秦遇何尝不可惜,但技不如人,没办法,只能再接再励了。

桓先生还借此调侃了他两句,发现秦遇心态不错,也颇为满意。

平时他跟秦遇下棋,偶尔探讨一些问题。

大考之后,书院是不会再管束学生,是留在书院自习,还是回家,全看学生意愿。

戚兰今年成功升到甲级,又想着许久没回家,于是选择了回老家一趟。

秦遇和秦秀生商量过后,决定今年不回去。他要利用这段时间,跟在桓先生身边好好学习。

桓先生是一位很通透,且有常人没有的智慧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秦遇以前对古代是有刻板印象的,举个例子,就是很有名的埋儿奉母。

他对此是厌恶的。

然而桓先生听后,却是哈哈大笑,随后反问秦遇:“那你知道埋儿奉母的结局是如何?”

“上天被主人公孝心感动,给了他金子,有了钱,自然也不用埋……儿…了”说到后面,秦遇忽然底气不足。

桓先生意味深长地望着他:“你好好想想吧。有空再把卧冰求鲤也想想。”

有些东西,以前束之高阁,只粗略看过就是了。如今再回想,总觉得哪哪儿都不对。

一天后,桓先生叫来秦遇,没有直接问他,而是道:“你可知王祥最后结局。”

秦遇面色严肃:“孝感动天,位极人臣。”

桓先生慢条斯理喝了一口茶,“理解了多少。”

“七七八八。”

桓先生哼了一声,“那就回去再想。”

又隔了一天,桓先生把人叫来,又问:“想通多少。”

“九成九。”

桓先生又让人退下,言说,不想个十成十,不准再来见他。

然而当天晚上,秦遇见到了桓先生,两人秉烛夜谈,烛光映照下,秦遇脸色憔悴,眼睛却亮的惊人。

他对桓先生拜了拜,“多谢先生指点,原来一直错的人是学生。”

桓先生矜持的嗯了一声,淡淡道:“你是个努力的,但是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明白了吗。”

“是。”

郭巨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把儿子活埋,人家只是作秀,为了顺理成章拿出偷藏的金子,还博了一个好名声。

那是有巧思,可恶的是后面记载此事的人,为了愚民,将此事大肆宣扬,教人愚孝。

那么谁希望众人愚孝呢。

思维发散,秦遇不受控制的想多了,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

桓先生扫他一眼,嗤了一声:“瞧你那点胆子。”

秦遇苦笑,他的处境不佳,怎能不事事谨慎。

桓先生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没再说什么,只是心里叹了口气。

若是秦遇生在大户人家,恐怕现在早就名声远扬,大放异彩了。

这孩子的通透也是他生平少见,此前,他并非是未考验其他人,可那些人要么几个月憋不出个干货,要么说一堆大道理。

他活了几十载,听过的大道理还少了。

少有几个得他心意的,现在都混得不错。

所以,桓先生很看好秦遇,笑言:“你生的这副好相貌,他日金銮殿上,以貌博个探花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