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也幸好苏……(第2/3页)

肖成军大嫂在旁边点点头,“我小叔子人好,以后肯定能找到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

这话,听得一旁的苏烟愣是半天没反应过来,离婚吗?

这剧情是不是又歪了?

书中“楼斯白”不管刘晓娟做了什么,都没有离婚,她本来还以为肖成军代替了“楼斯白”。

不过转念想想,他们两人是不一样的,因为“楼斯白”没有亲人为他撑腰。

肖成军母亲和大嫂吃完饭就走了,她们的打算很明显,就是觉得肖成军跟家里离得远,这边有个认识的熟人是好事,以后有什么麻烦还可以找人帮帮忙。

苏烟和楼斯白不是什么冷漠的人,要是真有什么困难,他们自然愿意伸出手,只是与刘晓娟有关的事那就算了。

反正现在离得远,而且都要离婚了,想必肖成军也不会经常上门。

人一走,苏母就好奇问起楼斯白的同学,苏烟就简单给她说了情况,“是隔壁公社大队长的儿子,念书成绩好,本来家里说了一门好亲事,哪知道脚受伤了,女方退了亲,然后娶了我们当时那个生产队的刘晓娟。”

说到刘晓娟,苏烟便将她以前的光荣事迹简单说了一两件给苏母听,“反正当时在生产队名声不是很好,后来她嫁到隔壁公社后就没什么消息了,没想到竟然也来了省城,还就住在我们租房附近,前段时间老是找斯白帮忙,有点被缠上了,我俩就干脆早点搬过来了。”

有些事没跟苏母说,怕苏母听了生气。

但光这些,苏母听了心里都不舒服,“那以后还是别来往了,小楼是个好孩子,别坏了他的名声。”

担心女婿被那姓刘的缠上,怕苏烟不放在心里,苏母还道:“当年你爸厂里就有个女人老是找你爸帮忙,你爸没有那心思都被人传出闲话了,有些人就是没脸没皮的。”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苏母现在说起来都还有些生气。

因为住的远,后面苏烟就几乎没见过肖成军和刘晓娟了,只知道肖成军原本好像还有些犹豫,被母亲和大哥一闹,最后就真的离了婚。肖成军依旧在外面租房子住,他家小妹过来照顾他,刘晓娟只能回家,不过又好像听说人没回去,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苏烟听听便放下了,因为刘晓娟和原著离她和楼斯白越来越远,也不担心再有什么交集。

也就是这时候,武建国来信了,说自己考上了苏烟所在的师范大学,他先回家一趟,等开学的时候再过来跟他们叙旧。

苏烟和楼斯白都为他感到高兴,不过他信里还提到了张大山他们,刘超英也考上了,是大专,人已经回老家了。王红斌没考上,但他家里人给他找了个城里的媳妇,托关系将他弄回城里去了。只有张大山还在生产队,他的通知书还没来,也不知道有没有,说人这几天情绪不是很好。

方洋也考上了大专,不过她跟她婆家闹了好几次,蔡队长家好像是希望她将这个名额让给她小姑子,怕她进城就不回来了,方洋不同意,还跑过来找他帮忙。

对于这事武建国真不知道怎么帮忙,蔡队长人不错,但他妈在生产队里是出了名不好惹的,他去找了蔡队长说几次,但一点用都没有,他也不知道能怎么办,毕竟也不好插手人家家里事。

现在知青点的人几乎都走光了,他要不是通知书来的晚,他也早就走了,现在就他和张大山两个人,说话在生产队里一点分量都没有。

也怪方洋当初眼光不好,找谁不好找蔡队长弟弟,明知道那人没什么好名声,蔡队长人有本事,并不代表他弟弟也有本事啊。

武建国写了整整三张纸,几乎一半都在发牢骚,可见被这事闹得挺心烦的。

不过,让苏烟感到惊讶的是,除了武建国的信,没过几天他们还收到张大山的信了,张大山的信是写给楼斯白的,直接寄到他们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