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3页)

雕花镂空的窗棱外,滴滴答答还掉着倒挂在房檐的水珠雨点。而屋内却静默无声,只有细碎的咀嚼声跟细小夹菜摩挲声。

一刻钟之后,桌上精致却并不算丰盛的菜肴就被席卷一空。当然靖安王萧清朗只是最初时候夹了几筷子,余下时候,就静静的一言不发的喝着底下人送上来的清汤。

待到吃完后,许楚才意犹未尽的放下手中的碗筷,只是再抬头看到萧清朗那似笑非笑的目光时候,她的手还是不免一抖,然后......淡定的起身叫人前来收拾。

很快饭桌被收拾干净,而房间之内再次静谧下来。许楚又弯腰自一旁拿了卷宗,侧首看向萧清朗问道:“王爷为何突然自京中刑部档案之中,查起吴大青来?毕竟当时查看吴家卷宗之时,什么发现都没有。”

“本王并没有刻意调查吴大青,只是让人寻了二十年前所有昌平县柳林村的案件卷宗,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其中竟然有吴大青的验尸单。”萧清朗说的风轻云淡,就好似当真半点没有用心,只是无意发现一般。

但许楚心中却肃然起敬,前世时候,也曾听人说过,最优秀的刑侦人员,能只凭借对嫌疑人卷宗档案的了解,就能推测其言语卷宗的漏洞,继而确认对方犯罪情况。她一直以为那种人根本不存在,哪怕是专业的法学心理学专家,都不能只凭表面就推测出案情,而她也从未遇到过那样的高手。

可现在,看着萧清朗几乎随意的查到吴家上两辈的嫌疑,她心里不由对自己的想法的浅薄感到一丝难受。

要说萧清朗的确因为权势身份在破案上占尽优势,可饶是如此,她心里也清楚,若非是他早就有所怀疑有所察觉,又怎会这么快收到京城而来的消息?怕是他让京城中人调查之事,早在最初接手五行恶鬼索命案时候就开始了......

烛火渐起,发出噼里声响,借着火光许楚从怀中取出自制的小本手札记录起来。

张家的疑点,李家闹鬼之事,让李进愤怒离府的人,还有那份时隔二十年的海捕文书,跟突然出现的莫名管具。

吴家身份的变化,还有隐瞒二十年之久的隐秘。

到底是什么,能让人一夜暴富,甚至改头换面?

许楚回房时候,夜雨降歇,此时风起带着寒意,使得有些疲倦的她倏然精神了一下。脑子里反复琢磨着其中关窍,总觉得是有什么自己遗漏的地方。

可是到底是哪里遗漏了呢?

时隔太久,无论是平昌县跟安平县的县令衙役都已然换了好几拨了。按着官场习惯,此时要从衙门查找二十年前的知情人,当真是难之又难。好在她手上疑点并非一处,只管各个查找深挖,不怕寻不到真相。

纵然不断的安慰自己莫要心急,可许楚就是躺在柔软舒适的拔步床塌之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又起了风,冷风凄凄,吹得竹林阵阵涛涛作响。

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许楚索性翻身起来,披了件外衫借着外屋的宫灯又翻看起手中的各种卷宗跟手札来。

“成德五十六年,昌平县有匪徒流窜作案数起,涉及金额数十万之多。后经剿杀,活捉匪首,而后匪首杀狱卒越狱,不知流窜何地。月余之后,县中良善在村中发现端倪,引几人围而攻之杀匪首,后活捉匪徒数人押至衙门。”许楚看着榻上一摞卷宗,想到今日靖安王萧清朗突然特意给她的那几份,不由得仔细一字一句斟酌起来。“经衙门仵作勘验,证实死者为匪首江大奎无误。”

之后县太爷写下卷宗文书,送交京城刑部审核。经刑部批阅之后,责令昌平县县太爷将余下匪徒当众斩首,以肃清匪患,让百姓安心。

读到此处,许楚手指不由得再次按向昌平县几字。而后在吴大青所有的验尸单中找寻,果然找到了江大奎的验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