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临安府外江波涌,初来乍到问全真(第2/4页)

那年三十六将之首,号称雨师真君的陈希真,曾经到终南山上拜会,刚入门的杨再兴遥遥看了一眼,只觉仿若有五雷轰鸣,龙鸟云篆漂浮,祥云盘结于顶。

只此一人,恐怕足以力敌千军!

什么样的大军,能够破得了这样的汴梁城?!

好吧,且不说汴梁城到底会不会被破,就说这时间,也有很大的古怪,什么康王高宗孝宗光宗,杨再兴一个都没听说过。

“万一真是错乱了朝代……”

怀着这样的恐慌,杨再兴几步之间追上了那个说书先生,急迫的问了几句。

“终南山全真教?”

说书人想了想,啊了一声,说道,“对,是有这个大教,我前一阵子在临安府中的时候,还曾经见过一位从终南山上下来的道长。”

杨再兴闻言大喜,道:“你可知道那道长如今身在何处?可否领我去见?”

说话间,这少年摸了摸怀中。

在山上生活惯了,身边没有现成的银钱,不过,还有学习杀气改造之术时,残留的一些金丝玉屑。

他一把摸出,塞给那说书先生。

说书人接了一把,看清是什么东西之后,顿时被吓得更清醒了些。

那几块残玉虽然不成个样子,但都有拇指大小,温润一色,是说书人平生仅见的上乘货色。

什么人能随手拿这样的东西当赏钱?

说书人心里惊疑,不敢拒绝,道:“小人张十五,也是有缘,跟那位道长就住在同一家客店里,我这就为公子引路。”

杨再兴跟着他到了临安府城中。

此时已是夜幕初降,客店前刚好挂起了灯笼,远远的,就看见有个道士打扮的长须男子,从灯光之下走过,出门向北。

张十五连忙说道:“那就是小人遇见的那位道长。”

他喊了一声,不过距离太远,那人好似没有听见。

杨再兴这一路走来,所见处处皆是生民,倒也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心中已安定了不少,凝神看去。

在他的记忆之中,全真弟子近年来大多身穿青白二色搭配的长袍,腰间悬有代表自己身份的玉令,在外行走时,一贯以洁净之态示人。

而那名长须道者,一身道袍有多处浆洗的痕迹,背后背着一把古旧木鞘的长剑,剑柄上的黄色丝条随风飘动,走起来龙行虎步,甚至隐约看出了一丝杀意。

却跟杨再兴对全真门人的印象不符。

他沉吟少顷,打发了张十五之后,孤身跟上。

那道人转过了一个街角,忽然纵身,轻灵的如一团飘絮,无声地掠过了旁边的一堵高墙。

杨再兴加紧步伐,靠近了一些,顺着那一面墙往前走了一段,看见一座颇为气派的门户。

两座石狮雄踞在前,门外有兵丁把守,门上有匾额,乃是“王府”两个大字。

府内突然传来一声暴喝。

“王道乾,借你头颅一用!”

杨再兴听得真切,一声剑鸣,从大约三百步外的地方传来,随即就是惊恐的各处呼喝声。

至少有两百多名身形沉重的兵士,从府邸的各处,向那一道剑鸣传出来的地方,围拢过去。

但他们的沉重感,远远挡不住那一道刚用人血洗练过的锐气。

层层围堵上去的兵丁,就像是一圈厚重而孱弱的布匹,轻而易举的被撕裂开来。

那一股锐气转向正门的方位。

杀人者是跳墙潜入进去,惊动了府内众人之后,却居然干脆想从正门杀出来。

守在门前的那些士兵也已冲了进去,但,他们刚一进门又倒飞出来。

只见那长须道者踏出门外,右手持剑,左手上还提着一个锦袍男子,刚才看他的架势,就是用这个锦袍男子的身体为武器,把守门的几个士兵打飞。

那锦袍男子的脖子倒也结实,被长须道者一只左手卡住咽喉,甩来甩去,也不知挥动了多少次,居然还有一口气在,惊恐嘶声喊道:“饶命,饶命,你是什么人,只要放我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