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元十三限(第2/4页)

直到出现了元限这个异数。

他从小就跟镇子里的其他人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物体的看法都跟别人不同,等到稍微长成一些,他更是无师自通,懂得了“梦想”的美丽与必要。

少年元限就认为:人只有存在梦想,才能够活的虎虎生风,有声有色,梦想可以有大有小,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是万万不能的。

人怎么能没有梦想?

没有梦想的还是人吗?

那他这一个镇子上不算人的人又是怎么回事?

那时,元限忽然醒悟:这是上天的恩赐。

天让一整个镇子都没梦想,独独他有,那他的梦就要够大,要比这些人原有的加起来都更大,而且他一定能让这梦到手,成真。

于是,等他拜师学艺,有了本领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去追求自己的梦。

刚出师的元限,先要报国效力,但运气不佳,在王安石越次入对、大权在握之际,他投效皇弟赵颢,而遭王安石弃而不用,只好投蔡确门下,甚不得志。

待四面出击,声名鹊起,名列老一辈的四大名捕时,他又发现自己似乎事事都不如三师兄诸葛正我那么顺利。

分明无论是武功还是智谋,长相还是拼劲,元十三限自问都不输给诸葛正我,偏就缺了那么一点运气。

如果有两个大盗分头逃亡,他跟诸葛正我分别追杀一个,等后来审查,一定是诸葛正我抓的那个所犯罪行更大,得到功劳也就更大。

如果他和诸葛正我分别保卫一个皇亲国戚,那一定是诸葛正我所保卫的那个才会遇到刺客袭击,正好给诸葛正我大展身手、施恩于人的机会。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是发生过的事情之中最不起眼的两次。

元十三限从这些经历之中渐渐察觉,好像什么东西都要跟他作对。

他初始愤懑不平,后来就看怒了,看笑了。

你们都跟我作对,我怕什么,我神功盖世,有勇有谋……

我就先跟你们作对!

自此,因存着这心态,元十三限行事愈发偏激,很难与人和睦,原本与他有交情的,也都渐行渐远。

后来,又经几番变故,元十三限跟他三师兄彻底决裂,反目成仇。

俟司马温公拜相之时,报复新党,元十三限又因受蔡确之累,被贬戎川,直至蔡京任相,因要节制诸葛,所以才调他回京,为他秘密建造元神府,一直尽心供着,荣养已不缺。

可他终究仍没成大事,还没立大业,还总未能杀了诸葛,所以一直闷闷不乐,郁郁不解,带着郁气练功,武功越练越怪,越练越绝,脸都练成了褪不去的淡金色,愤恨也就更深。

现年,此刻,他在深秋的日光底下看着自己手背上的毫毛,都渐渐伤恨了起来。

少顷,他用力的一甩手,继续大步的向前走。

他六个徒弟都不知道元十三限到底是要走到哪里去,但是他们不敢问,只能在后面跟着。

七个人过了太师府前的几条大街,转而向东,又向北,出了汴梁内城,又上了杏岗。

这里本来栽满了皇帝命人从天下各处移植过来的上好杏树,只不过,深秋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了熟杏,枝头上的叶子都稀稀疏疏,干枯蜷缩。

元十三限从这里走过去之后,树上的叶子又多落了一些。

他们又到开宝寺铁塔走了一遭,在顶上远眺,再回内城。

一直走到日近黄昏了,漫无目的的元十三限突然在一座正在修建的府邸前停步。

他在这里细细的打量,也不知道在那些刚砌好的墙,没搭好的屋顶,未盖全的瓦片之间发现了什么玄机,看的很认真,过了许久,才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鲁书一立刻进去找了个匠人询问,出来之后,脸上神色有些奇异,道:“这里正好就是苍梧侯府,不过还没有修建完成,那个苍梧侯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