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为何代指寡妇

在中国古代,关于寡妇的称谓很多,当然,最常用的还是“寡妇”一词。《小尔雅·广义》:“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由此可见,女人无夫或丧夫,男人无妻或丧妻,都叫“寡”,后来才专指女人丧夫。

寡妇还有三种特异的称谓。

第一,遗孀。“孀”指寡妇始见于《淮南子·修务训》:“吊死问疾,以养孤孀。”孤孀指孤儿寡妇。“孀”为什么用来代指寡妇呢?高诱解释说:“雒家谓寡妇曰孀妇。”雒(luò),地名。“孀”代指寡妇与“霜”字密切相关。《说文解字》:“霜,丧也。”《释名·释天》:“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所以“霜”是“孀”字的语源,后来才加上女字旁。近人黄侃因此说:“今谓女人无夫曰霜妇,霜即与丧字通。”至于有人认为孀妇取“霜”冰清玉洁之意,比喻寡妇守节不嫁,不过是要求女人从一而终的观念作祟罢了。

孀妇、孀居也可指已婚的女人独居,这也是“孀”与“丧”相通的佐证。“丧”的本义是失去,不一定非指死亡,丈夫出门在外,已婚女人暂时“失去”了丈夫,也可称“孀居”。当然,通常的用法还是指女人丧夫后尚未结婚或者不再结婚,即“遗孀”的称谓。如果丧夫的女人改嫁或再婚,就不能再称作“遗孀”了。

第二,嫠妇。嫠妇曰孀,无夫曰嫠。“嫠(lí)”为什么会有丧夫的意思呢?各种字典、辞典都没有给出清楚的解释。嫠,从女声,的本义是裂开、脱落、分散,“嫠”因此是分散之女,即和丈夫分散,丈夫死去的女人。上古时期,“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则只能指寡妇。“遗孀”和“孀妇”不能用于自称,而且只能用于书面语;“嫠”则既可以自称,又可以被别人称呼,比如丈夫赵明诚死后的李清照就曾自称“嫠家”。

第三,未亡人。这个称谓比较常见,可用于自称或他称。但是最早的“未亡人”,专指丈夫死后,服丧期未满时的女人。古时妻子要为死去的丈夫服丧三年,只有在这三年内方才可以称为“未亡人”,三年服丧期过后,就不能再如此称呼了。不过后世的规矩不再如此严格,“未亡人”就用以泛指寡妇了。同样,如果丧夫的女人改嫁或再婚,就不能再称作“未亡人”了。今人不察,甚至有将丧妻的男人称作“未亡人”者,真令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