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淑弟子”是什么样的弟子

弟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亲传弟子,又称“亲炙”。炙,烧烤,“亲炙”的字面意思就是:我直接在您面前被您烧烤,比喻直接接受别人或老师的教诲或传授。孟子在《尽心下》篇中列举了伯夷和柳下惠的风范后说:“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说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吗?更何况受到过他们“亲炙”的人呢!

另外一种就是“私淑弟子”。什么叫“私淑”?还是要来看孟子的论述。《孟子》一书中“私淑”一词凡两见,《离娄下》篇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解道:“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赵岐的解释非常可爱,意思是我私心仰慕圣人,恨不得做他的亲炙弟子,可是圣人早就去世了,只好向他的亲炙弟子学习。因此《词源》释义为:“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

《尽心上》篇中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赵岐注解道:“私,独;淑,善;艾,治也。”朱熹进一步解释说:“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于人,而窃以善治其身。”不过,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解说与众不同,他认为“淑”通“叔”,拾取;“艾”通“刈(yì)”,割草,也是拾取之意。因此他解释说:“盖私淑诸人,即私拾诸人也。‘淑’、‘艾’二字义相迭,私淑艾者,即私拾取也。亲为门徒,面相授受,直也;未得为孔子之徒,而拾取于相传之人,故为私。私淑,犹云窃取也。”

焦循的解释虽然有点煞风景,但是却有足够的训诂学证据,而且“私拾取”、“窃取”的表述更加能够体现出对圣人之道的迫切渴求之情。

今天有些欺世盗名之辈,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常常自称是某某著名学者的“私淑弟子”,但与其学说却毫无相通之处,亦为世态之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