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的“前茅”原来是军旗

“名列前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考试、评比时名次列在前面。那么“茅”是什么东西?是指茅草吗?如果是指茅草,那么茅草为什么会置于前面呢?

原来,这个成语中的“茅”不是指茅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旄”,竿顶用旄牛尾作装饰的旗帜,又叫“茅旌”或“旄旌”。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讨伐郑国,“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肉袒,敞开上衣,表示谢罪。茅旌,何休解释说:“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茅旌就是祭祀时导神的旗帜。鸾刀,何休解释说:“宗庙割切之刀,环有和,锋有鸾。执宗庙器者,示以宗庙不血食,自归首。”和、鸾都是铃铛。郑襄公知道打不过楚国,于是将宗庙祭祀所用的茅旌和鸾刀都拿了出来,意思是投降,宗庙里也不再受享祭品了。这是谢罪的表示,故称“自归首”。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这段话详尽描述了楚国军队出行的规制:右辕,右军跟从将军的车辕而进退;左追蓐,蓐(rù)是宿营时铺在地上躺卧的草垫,左军打草制蓐以备宿营之用;前茅虑无,前军以茅旌开路以防意外;中权,中军负责谋划全局;后劲,后军以精兵压阵。

这就是“前茅”一词的出处。古时军制,必以前军开道,使用不同的旗帜告知后军前方的情况,比如《礼记·曲礼上》中规定:“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前面发现有水,则举起画有青雀的旗帜,青雀是水鸟,故以此示警;前面发现有尘埃,则举起画有鸣鸢的旗帜,鸢(yuān)鸣而风生,风生而尘埃起,故以此示警;前面发现有成队的车马,则举起画有鸿雁的旗帜,雁群成行飞行,与车骑相似,故以此示警;前面发现有兵众,则举起虎皮置于旗上,取虎威猛之意,故以此示警;前面发现有凶猛的野兽,则举起画有貔貅(pí xiū)的旗帜,貔貅也是猛兽,故以此示警。

“前茅”由前军所举的茅旌引申为先头部队,再引申为考试、评比时名次列在前面的“名列前茅”这个成语,不过早已失去了“茅旌”的本义,后人因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