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为何称“腊”

阴历十二月别称“腊月”,十二月八日别称“腊日”,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为什么用“腊”来命名呢?这种命名来源于古人年终的祭祀制度。

古人把年终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年终了要祭祀百神,感谢今年的丰收,并祈求来年不降灾害。《说文解字》:“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这种年终祭祀的名称,夏代的时候叫“嘉平”,殷代的时候叫“清祀”,周代的时候叫“大蜡”,秦汉叫“腊”。

为什么称作“腊”呢?有学者说,腊,猎也,猎取禽兽以祭祀;也有学者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报功也;还有学者说,腊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至于周代称“大蜡”,“蜡”借用为“腊”,但也有学者说“腊”是祭先祖,而“蜡”是祭百神,二祭各别。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所谓“大蜡八”,是指祭祀八神。八神分别是:先啬(神农氏),司啬(农业神后稷),农(农夫),邮表畷(zhuì,井田交界处树立的标木,用来作标记),猫虎(猫和老虎),坊(堤防),水庸(城隍),昆虫。毫无疑问,所祭的八神都跟农业密切相关。

先秦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固定为腊八节的习俗。南朝梁的学者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胡公头是狰狞可怖的面具,戴上胡公头以驱除疫鬼。

至于喝腊八粥的习俗,源于佛教,据说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纪念日。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这个习俗从宋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因为源于佛教,因此“七宝五味粥”又叫“佛粥”,内容越来越丰富,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正是周代“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的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