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5页)

江南的丝织业向来发达,民间许多百姓靠这个生活,织出来的丝绸缎子不光供皇亲贵族使用,卖到世界各地的更多,朝廷每年能收几百万两银子的税,换句话就是,富商巨贾赚的更多,这中关乎皇帝钱袋子的活计,自然要由皇帝的亲信来担任。

第一任江宁织造郎中,就是曹寅的父亲曹玺。

如今的三大织造之中,以江宁织造为首,曹家备受皇恩,曹玺曹寅父子深受皇帝信任,如若不然,曹寅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接任江南再制造的职位。

江宁织造府、江宁织造署、还有一个江宁织造局,全都是江宁织造郎中的地盘,江宁织造郎中是五品的官员,如果只看品级,和芝麻大小无甚区别,但是就是这么个五品小官,两江总督见了也得以礼相待。

毕竟朝中上下都知道,曹家这江宁织造管的不只是买卖丝绸,还要监视江南地区的各中情况,按照规矩,五品官没有给皇帝递奏折的资格,但是曹家父子在江宁这些年,写的折子比两广总督都多。

以前朝廷派钦差来检查情况,糊弄几天也就过去了,现在钦差直接住在江南,身上随时带着尚方宝剑,看见什么都能给皇帝报告,这谁受得了啊。

偏偏曹玺是个厉害人物,江南的官员玩儿不过他,只能把小心思收起来,把以前能够光明正大干的事情费劲儿挪到地底下,好不容易盼到曹玺病死了,新上任的江宁织造是他儿子,所有人都觉得区区一个毛头小子不足为惧,然而还没等他们庆祝,就惊恐的发现这个毛头小子的手段比他爹还厉害。

皇帝亲政之后手段老辣,对亲信更是偏心偏到了明面上,怕这个发小在江南站不住脚,又给他加了个两淮巡盐御史的职位让他巡视两淮盐政。

盐铁自古就是国家命脉,丝绸生意谁干都是干,盐政可不是谁想插手就能插手,曹寅一人身兼两职,还都是别人八辈子都求不来的大肥差,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曹大人也没让康熙失望,这些年在江南干的风生水起,密折一道接一道的往京城送,在江南官场上,他就是皇帝的眼睛。

皇帝召见本地官员,问的却不是什么国家大事,真正的大事平时都有奏折送到他身边,问了也是白问,倒不如问些琐碎事情,如此也能看出哪些人对治下百姓上心,哪些人对治下百姓不上心。

闲聊话家常是康熙经常用的手段,他在上面神情轻松,下面的大臣一点也不敢放松,毕竟谁也不知道皇帝接下来问的是“今日米价几何”还是“这次科举考中了多少学子”,问道他们知道的还好,问道他们不知道的,回头肯定要被皇帝惦记上。

胤禛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底下官员的反应,默默的回想他们在几十年后的下场,这个没几年就病逝了、那个年纪太大荣归故里、再旁边的欠了国库银子不还被他亲自抄的家、再旁边那个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被砍了脑袋……

最后的目光落到曹寅身上,很快又若无其事的挪开,他抄曹家的时候江宁织造是曹頫,和这人没有关系。

他们家汗阿玛看重的只有这人以及他的血脉,曹頫是过继的孩子,汗阿玛自然不会像以前那么上心,汗阿玛都不上心了,他继位后就更不会放在心上。

曹家显赫了几十年,平日里开销自然很大,再显赫的家境也撑不住几次接待圣驾,等到曹寅去世的时候,曹家已经欠了国库一大笔银子。

没钱补上亏空,下场自然只有革职抄家。

冷酷无情的抄家皇帝,回到抄家阿哥的阶段,也依旧是冷酷无情。

*

胤祈身体不舒服,待在房间里看书来打发时间,曹寅怕他无聊,还特意让他的儿子过来给他解闷。

比胤祯还小一岁的小娃娃被带到跟前时,九阿哥神情呆滞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怀疑曹寅不是为了给他解闷,而是想让他帮忙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