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霸道村姑成壕路28(第5/8页)

反正村里新建的房子中本就有两人的房间,这会儿回去农忙不怕没地方住。

于是钱爸钱妈索性关闭店铺,挂上个回家收秋的告示牌就包袱款款地回村了。

同时,钱宝芳也查看了一番自己的两家服装店,敲打一下看店的人,随后和卫斯年一起跟着回去。

王中华那些人则是留了几个看铺子的人,剩下也同钱宝芳家一样纷纷在秋收前回村忙农活。

他们这群人相当于是体体面面衣锦还乡回来的,受到乡亲们热烈的欢迎,围上来恭维说好话的不知凡几。

众人这么热情,王中华作为村支书儿子,索性就由他牵头,让外出做生意挣到钱的人凑份子摆了一场酒席,宴请诸位乡里乡亲。

一个是感谢他们不在村里的时候,大家伙对家人的帮忙照顾。

另一个也是为接下来繁忙的收秋加油打气。

钱宝芳家里四个人平时都在外,除了钱爸钱妈每月里偶尔会回来往家里田里瞧上一眼,其他时间大都多亏了邻里帮忙看着院子和地,不让那些极品亲戚霍霍了。

所以这次凑份子办酒席,他们家也不小气,直接送了五十块过去。

除此之外,钱妈还特意将带回来的水果零嘴一兜兜分出来,往周围的邻居家送,最后剩下的再给村支书王叔家送一些,不论是他家自用,还是到时办酒席端上桌招待乡亲都使得。

对于这个安排,钱爸没反对,当时决定把他店里这些没来得及卖完的货带回来就是这样的意思,随便钱妈支用。

要说以往钱爸钱妈可没这般巧心思,也肯定舍不得白白把打好的东西往外撒。

但现在两人不是都长过见识了么,一家人都在县城里开店做着生意,家中每日大把进项,眼界和底气早已养的不一般,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像人情往来这事儿,不用钱宝芳多提醒,他们自己就做的妥妥当当。

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有了凑份的席面和送上门联络感情的好东西,村里谁还会说他们家不好?

即便有那心力嫉妒他们家赚了大钱的人,也不会明摆着说出来叫众人鄙夷瞧不起。

真有背地里说闲话动歪点子的,比方说那些极品亲戚之类的,不用钱爸他们出手教训,村支书父子俩逮住了就将其狠狠训斥一顿,坚决刹住村里的不正之风,还大家一个淳朴的生活环境。

王叔说了,谁家要是羡慕去县城做生意挣钱啥的,自己就去城里试着做生意、当工人去赚啊,咱也没拦着不是。

若是自己没本事在外面站住脚,自己没那个挣钱的能力,那就老老实实待在村里种地,别叽叽歪歪的搞小动作。

紧随着王叔的声明,王中华也表示了。

村里的小伙子甚至小姑娘,愿意出去闯荡打拼的,他们就带着指导几次,愿意进厂做临时工拿工资的,他们也可以介绍去考试面试,但最后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进厂,他们不做保证,要靠自个儿本事。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番话放出去后,还真有几个有冲劲的小伙找到王中华求指点路子。

至于姑娘家,有老年头的保守观念在,大都被家里管的严,不是谁都像钱宝芳一样是爸妈的独苗苗,要啥给啥,说啥是啥。

不过其中也不是没有胆子大有想法的姑娘,跑到钱宝芳跟前请教。

然而人家不但要求她帮忙说服家中观念守旧的父母,还要担保对方最后能像她一样将生意做起来,到时真能为家里赚到钱。

这两件事,钱宝芳如果真要做的话,不是做不到。

但凭什么呢?

只是同村的乡亲,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又不是生养她的亲爹亲妈,又不是身具血缘的兄弟姐妹,她脑抽了才对一个外人费心费力啊。

万一到时再教出一个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白眼狼出来,她可真要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