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劝降(第4/6页)

赵锦道:“现在想后宫是不是太早了点儿?先把眼前过下去吧,再等等,梁平该来叫你起床了。再说了,非得照着旧样子来?制订礼仪这不正是诸位的长处吗?真要让别人把一切都做完了,要咱们有什么用?看看,看看,这里还剩几个人呐?!还等着别人来求吗?!换一个人,不会这么需要你们的!”

赵司翰想了一下,赵锦后来说的这些话倒真是为了大家着想,他的心也软了些,说:“也罢,我去劝太皇太后。”

赵锦压住了他的袖子,姐弟俩眼神交汇,赵锦的心也软了,当年她也曾求过这个弟弟的庇佑。她说:“别自己去,叫人记下来了,好看么?让王济堂去劝,那老货,心里明白着呢!你只要对他说,太宗的血脉会被保全,章嶟已经死了,公孙不会报复到别人头人,他是会做这个说客的。你劝,不如他劝。”

赵司翰道:“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人啦,好,我去找他。”

容逸当机立断:“那就这么定了!”

游说太皇太后是很无趣的一件事儿,她与章碛一样,至今仍然是有个合纵连横的想法。被王济堂说明了,才如梦如醒:“原来她是想干这个事?!她怎么能呢?她一个女人家,这心是不是太大了点?”

王济堂道:“娘娘!”怎么这个时候还跑题了呢?他把太皇太后的魂儿给叫了回来,对她说:“她怎么想的,咱们也猜不到,咱们只看自己好不好?”

“好,你说。”

王济堂道:“上皇已然驾崩了,可三郎还在,咱们说他是伪帝,他有土地有兵马。咱们现在是被两面夹击,公孙要南下,咱们在路上。三郎更不用说,他现在也够不着公孙。已然有人献城降了公孙了,唉……”

太皇太后垂泪道:“我怎么就不死在京城了呢?死在那里,好歹不用亲手把玉玺交出去啊!你让二郎怎么办?”

王济堂道:“落在公孙手里,比落在三郎手里下场要好。”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取舍”。害!当初还给公孙佳当老师呢,人家倒好,是真的能舍,也是真的能取。

太皇太后想了一下,问道:“公孙佳当真决意要反?”

“要反也不必迎您过来,也不必接着二郎了,路上一只枕头就能送娘娘上路了。那时雍邑群龙无首,又深恨章旦、上皇,她登高一呼,又何必多生以后这些事呢?”王济堂小心地给太皇太后分析。

太皇太后道:“那是碍着她外婆,她外婆,唉……你要我死后怎么见太宗啊?”

王济堂道:“保住太宗的祭祀。三郎得势,太宗的祭祀恐怕也没有您的份儿。”

太皇太后严肃了起来:“还有我儿。”

王济堂道:“您在乎的,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您想想双方的性子,谁更能善待您?”

太皇太后道:“罢了,去请二郎过来吧。”

章碛被太皇太后召来,并不知有何事发生,他仍然在琢磨着合纵连横。被太皇太后说了,才大惊失色:“怎能如此?”

太皇太后道:“降了吧,大家面上都好看。你的姑母们也能庇佑你,撕破了脸就什么都没有啦。”

章碛还想挣扎:“世上难道就没有忠信之臣了吗?容逸怎么说?赵司翰呢?贺州那些老人呢?”

王济堂躬着身子说:“他们说,怎么着都成,相处几十年了,彼此还不知道么?都是贺州出来的,都是自家人!谁当头儿罢了!”

章碛惶然无计,道:“那我呢?”

王济堂道:“既然他们要体面,咱们也就可以讲条件。”也是正常的前朝的条件,章碛算是“国宾”,不称臣,仍然保留他的仪仗、保证他的待遇。

章碛道:“那,要怎么做?”他就没投降过。

王济堂道:“召集大臣,写国书,让大臣们议礼,派使者与赵锦去见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