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三年(第4/6页)

余盛打开来看,是单宇的字迹,读完他就困惑了,因为单宇居然说:百姓之间没有动荡。

他问公孙佳:“难道丞相们都撒谎了?只是为了骗您帮他们?”

公孙佳摇摇头,给大外甥讲:“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也不是一天死的。从发令,到磨刀,到杀人,且有段时候呢。要不咱们为什么要提前这么些年在雍邑备战?一样的道理,现在还只是朝上争吵,顶多传到了官员这一层,让百姓吃苦头,还得等几年呢。所以单宇说的也没有问题。”

余盛大惊:“那得拦住呀,不然百姓岂不是要遭殃?阿姨,您得尽早拦住他们呀!小农很脆弱的,他们连一场洪水都经不住!风调雨顺的年景其实不多的,三五年里有一个丰年就很好了,一般都是勉强维生,要是添上人祸……”

公孙佳摆了摆手:“回信,给皇太后,就说,人我不介意留,只要她有理由打发过来,我这里就收。”

余盛问道:“那陛下和政事堂?”他现在也知道了,许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改革的事,哪有不出岔子的?

公孙佳道:“你以为我没劝过?能劝,早就劝动了。于政事堂各派,这是利益相关,你让谁割肉?除非真的撕破了脸,不然打一巴掌就得给一个枣儿,我哪儿来的枣儿给他们?陛下?他有心结,解不开的!除非你能一手遮天让他做傀儡,可权臣从来没有好下场,不是纂位成龙,就是诛灭九族!我还不想死,更不能对不起太祖太宗!三王开府,已是我能做的极限了!”

“可……”余盛还不死心,“没有折衷一点的办法吗?百姓太苦了。”

公孙佳道:“先帝登基之后,谁不是想开创一个盛世的?我是所有重臣里最年轻的,我不但能参与其中,我比他们更能看到那一天、享受到那一天。现在这个鬼样子,我亏大发了!”

一起来议事的彭、单、元等人也是心中黯然,尤其彭犀,他也是预见盛世的人,比别人更明白公孙佳的遗憾。彭犀道:“小余,丞相自有打算,你也不要催促了。”

公孙佳道:“让他催!催什么催啊你?告诉你,乱世里,兵马为王,我怎么干都行。太平年景,我就是政事堂里最弱的那一个!天下,能乱吗?”

余盛马上摇了摇头,心里难过极了:“那就,只能糊一糊了?”

单良打起精神来,努力调动了缺德的智慧,说:“能守好雍邑就是为国立功了,君侯还要设法常驻雍邑,尽量少回京师。这个时候,恐怕人人都想你当他们手中的刀呢!”

元铮道:“要不,我这就北上?”

公孙佳道:“不,你再等一等。北上也要安排好了。”

公孙佳干脆借口北地似乎有点异动,又说不能被动等待,得主动打探消息一类,请求常驻雍邑。她动用了两宫太后,以及延安郡王等几条关系,成功游说章嶟同意了她的请求。原本章嶟心里,她也是主持北方事务的最佳人选。

公孙佳于是第一次在雍邑过了年。

自此,无论京城如何,她就在雍邑不挪窝了,每年夏天请章嶟来避暑,章嶟连着三年都没来,他在忙着折腾官员。

他倒是好心,眼看政事堂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天天打架给他看就是不干正事儿。他就亲自动手,给各地官员制定了标准要求执行。然而,他出镇地方虽有经验,这经验却不很脚踏实地,霍云蔚说的“知道皮毛”是很了解章嶟了,执行的时候就被底下不满的官员摆了一道。你说要征粮,我就一粒都不能少,还要颗粒饱满,给你过筛子。

你对征布匹有要求,要足尺,我就要求这布它得截得一丝都不斜,斜了就是不合格,要打回去重缴标准的来。

不但折腾百姓,还折腾小官小吏,层层加码。公孙佳修个雍邑,连同水陆交通都干完了,整个国家没觉得加重了负担。到了章嶟手下,人人受罪,你要修路我就拣个风雨日子逼人上工,有人吃苦受罪累死了人,还要报一篇“辖下人人尽力效死,鞠躬尽瘁,皆是感念陛下教化之功,真是忠臣”的奏表,要旌表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