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信用(第2/5页)

这事就闹了起来。

不过确如张元所言,钟泰在钟家不是那么的重要,他虽得大长公主的宠爱,自己却没什么本事。马被杀了,他咽不下这口气要去找张元“这个小兔崽子”算账。被身边人提醒,他是答应了公孙佳不惹事儿的,钟泰暂时没闹,在园门口就放话:“那我就找药王问一问,现在她要怎么办!”

两人发生冲突的园子正是公孙佳那拿出来租给人用的,单良知道消息比别人都早,单良的信比钟泰的到得更早。

彭犀道:“忍了三年了,周廷确实不知收敛,也是时候起冲突了,这恐怕是个开始,如果不防备,以后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丞相此时回京,倒也不算唐突。”

公孙佳道:“是时候压一压了,我明天就走,这里交给你。文华与我同行,单宇、薛珍护卫,让余泽留意防务。”

~~~~~~~~~~~~

接着是召集了雍邑的官员们,告诉他们:“我明日动身返京,这里一切照旧。”

容泓不由问道:“现在天气火热,不知何事如何急切,要在这个时候回去呢?”

公孙佳道:“我舅舅病了,我得赶回去。”

容泓不敢再问,因为人实在是太容易病死了,万一是赶回去见最后一面,那多嘴就不好了。

公孙佳安排完雍邑的事,第二天就登上了回京的车。车未出府,王乙魁又赶了过来要跟着走。公孙佳道:“给你假了,歇着吧。”王乙魁道:“昨天回家当我是宝贝,还杀了只鸡,今天就嫌我懒不早起下地了,君侯您还是带我走吧。”

王乙魁是公孙家的家奴出身,全家都在公孙家的庄子上种田。公孙家的家将、佃户由于有家主的庇佑,人口繁衍颇快,正愁琢磨着怎么安置多出来的人。公孙佳经营雍邑也需要人口,顺手也迁了自己一千户的人口到雍邑来垦荒占地。其中就有王乙魁家。

王乙魁也是正经的童子营出身,他的身世倒没有那么的凄苦、断绝亲伦,佃户里孤僻的孩子早被搜罗完了,后来进童子营的多半是王乙魁这种——家里太穷了。他家穷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爹娘太能生了,生到王乙魁的时候他都排到第八了。虽说多子多福吧,那也得养到能干活的时候才算福气,不然这衣食住行都是花销,乡民又是睁眼瞎,孩子多了连名字都起不过来。

王乙魁这排行实在太喜庆,入营就与人干了一仗,头回老校的时候在乙组得了个头名,荣校尉看他没名字实在太不像话,就凑了个“乙魁”给他当名字。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是因为他第一次考校的成绩,之后就一直留着王乙魁了。不止王乙魁,他哥、他妹家里也养不起,公孙佳也都收来养了,减轻了王家不少负担。

到现在王乙魁都长大了,王家人丁兴旺但是依旧穷,因为地少。要到雍邑垦荒,他们二话没说就全家打着包袱过来了,并且一点想念京师的意思也没有。倒是王乙魁很感激荣校尉,把荣校尉当师傅伺候着,很愿意在京城陪他。

公孙佳道:“那就走吧。”

一路上十分辛苦,为了赶路,公孙佳走得比以往都快。虽然安车蒲轮享受着老年人的待遇,公孙佳依旧被颠得够呛。元铮将她放在膝上,以减少颠簸。天气又热,两人贴得太近又容易出汗。

第一天在路上就遇到钟泰的信使,接上来每天都会收到京城送信的人。钟源、赵司翰、容逸、岷王、自家的公主舅母们、出了孝做了枢密副使的朱罴……

最后一封是霍云蔚的信,解释了是两人酒后口角,已让周廷带着张元去登门道歉,并且赔了马,保证以后绝不再犯。

公孙佳将信放在一边,对王乙魁道:“还有三十里,你回京打探,我进城的时候要听到最新的消息。”

王乙魁飞马而去,在公孙佳当天傍晚抵达京城门外的时候,荣校尉亲自来迎,告诉公孙佳:“霍相公这两天一直在忙着斡旋,公主们初时没有告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