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半年(第3/5页)

朱勋说了句公道话:“上报了朝廷再磨牙呢?又不是没耽误过。他天天跟这些挠痒痒的蚊子苍蝇虚耗?什么样的猛将也要耗成小老头儿了。”

章熙一直在旁观他们争论,没有发表意见,又低头看了一下手上的战报。等他们的争论告一段落了,才说:“你今天精神头不错中气十足,元铮不听话气的?”

公孙佳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撑的。”

霍云蔚、朱勋一齐看向她,公孙佳慢吞吞地说:“被外婆喂的。”

章熙喷笑出来:“哈哈哈哈!”笑完了,才说,“胡人也确实麻烦,元铮、梁平也不能重罚,不能让边将泄了气。先帝调动人事,而不是以结党的名义拿人,也是为了不打击士气。我倒情愿他们这样,锐气没了,只剩下混日子,将来必有大祸!”

章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报才拿到,但是对边境他早有自己的见解。边境确实时不时有零星的骚扰,保持边将的血性就是必须的。盗匪是止不住的,只要胡酋还有贪欲、胡人那里还有人饿肚子,而刚好又能拿得动刀。

要让他们拿不动刀!

“现在还不能大军压境,可以小打嘛。就像这次这样,打到他们受不了,逼他们议和,开互市。我们也可引进战马,有种马就更好了,”章熙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互市。待国力再强盛些,就可以寻机出塞了!”

朱勋道:“那恐怕得多打两仗,当年公孙昂在的时候,”他看了公孙佳一眼,“就差一点儿,就能打得他们求和了,可惜……”

章熙道:“好啦,药王,不要生气啦。就这么定了。容逸,拟旨!”

公孙佳道:“且慢,梁平赏罚臣不多言,元铮得磨一磨,您赏他的部下臣当然没话说,他自己……”

章熙笑了:“好,留给你。”又下令赐给元铮钱帛,但没有给他升官赏爵,倒是梁平给升了一级。

霍云蔚低声对公孙佳,道:“喂,有点苛刻了。”

公孙佳道:“惯出来的毛病!”

章熙道:“嘀咕什么呢?过来画押!”两人过去签了名,旨意开始往下发。

章熙不再过问这个,而是问:“要出塞,就要富国强兵,兵现在有些模样了,再不用就又要懈怠了,可这‘富’现在还没跟上,要抓紧了。”

这个大方向历朝历代其实都差不多,开始的休养生息,然后是减税,促进一下劳动的热情,以及打击各地的不安因素等等。霍云蔚就提出,如果要减税,还是得从才经过一场大战的北方地区减起,这样有利于恢复,以及奖励生育。

公孙佳又旧事重提,说到了副都、交通等事,章熙道:“修建副都要粮草、土木砖石、人丁,经过战乱,副都人丁也稀少,你有何策?”

公孙佳道:“迁移民户嘛,抽丁,一边修城一边垦荒。富庶的地方人口繁衍,土地已不够了,就迁出来,一旦缓解当地兼并与人口,二则充实副都周围。垦荒的,凡开出熟田,凡三年,不,五年的赋税。两下都解决了。”

章熙道:“五年?太少了!十年吧!只要副都起来了,你怕他们后来不交税么?人口充实了,以后征兵、征伕都方便。”

霍云蔚也赞同,朱勋就不擅长这个,他不开口。章熙最后问道:“谁去坐镇?”

这事儿章熙也想了好些日子了,这副都,并非彭犀首倡,乃是从前朝就有的东西,章熙与先帝当然也曾想过。不过当时国家初创,确实不大顾得过来,就暂且搁下了,一个大致的想法还是有的。

按照构想,最好是命太子过去,但是现在章熙还没确定太子。派有能力的皇子主持这个事,后患太大了,搞不好就是夺嫡。章熙在这上面比先帝更敏感。

这几个皇子又都不大行。以皇子名义上坐镇副都,以一个重臣辅佐,运气好出个彭犀,运气不好,就不定是个什么人了。还不如直接派个信得地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