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变化(第3/4页)

“我在家的时候,有时候也跟着进城看景儿的,有一年……看到一个好看的乐户,叫吴选!我看就是他!别是这个乐户害了主簿,自己冒名顶替的吧?就跟县令借富户的粮食充官粮一样。”

单宇笑了:“没错,就是他!他现在叫吴瀹了,是广安王的吴孺人的弟弟。记着,别提以前。”

薛珍道:“瞧你说的,我又不是缺心眼儿,不提就不提。可是,君侯把这个人带着走了,会不会有人说难听的话呀?”

单宇冷笑一声:“他们敢!行啦,睡吧,明天还早起……哎?你怎么过来了?今天谁守夜?”

“元校尉。”

“艹!”单宇骂了句脏话,“这个妖精又他娘的往前凑了!”

薛珍有点小兴奋:“要我去赶他吗?”

“君侯已经睡下了,别惊动她了。可恶的小元!”

“那我以后都拦着他。”

“算了吧,他能打,有他守着也安心,”单宇嘀咕了一声,“你要努力呀,把他挤走!君侯夜里要是有个什么事儿,你光会打可不行。小元是个混蛋,也确实贴心。”

被单宇判断为“已经睡下了”的公孙佳此时没有睡下,半坐在床上,问元铮:“你怎么看?”

元铮道:“看前线如何,只要时间不长,这个县令能将此事遮掩过去,也不会生出民变来的。如果拖得久了,百姓就受不住了,迟早要出事。吴瀹……长进了。”

“噗,你才多大,就说他长进了?”

“本来就是,”元铮说,“比以前正派了一些,干过正事的样子。”

公孙佳将吴选的手记往元铮那儿一扔:“你念,我听。”

元铮打开手札,先自己扫一眼,心里有数再慢慢读,这样读起来会比较连贯,断句、意思也能说得比较清楚。吴选是真的做了功课的,种种概况,表面如何,内情如何,都讲得条理清楚,并且写了自己的感想。

读了十来页,一篇读完,元铮就不再读了,将手札合上放在案上,再给公孙佳把被子盖好,将炭盆又拨了拨,移了移,自己才到一旁小榻上合衣而卧。

次日,吴选也不再回县城,早早梳洗了过来听差。公孙佳没有什么差使给他,就让他自己来讲解他的那本手札,公孙佳就爱听这些东西。吴选吐字清晰,声线也清冽悦耳,公孙佳一心二用,听着听着又想起了钟佑霖,这个表哥也爱写杂记,他出了孝之后该好好安排了。

吴选给公孙佳读完了下一篇,单宇捏着公文进来:“燕王殿下处来文。”

此时,燕王还不知道本地发生的事情,公孙佳昨天发的公文还没到他的帐前,这一份依然是燕王说纪宸的坏话。说纪宸的人太浪费了!口粮比燕王手下士卒的口粮要多两成,还不肯好好吃,都浪费了!

公孙佳看过了就往一边一放,亲自写信给皇帝。之所以用信的方式而不是奏本,是因为她要写的事比较麻烦。就是吴选揭露的本地的这种地方官左手腾右手,库里其实没啥存货的情况。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现在疾风骤雨给他办了,看起来解气,可接下来怎么办?

像这种情况肯定不止一处,如今前面打仗,后面贪墨,怪不得赵司徒很担心后勤。原来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老人家经过乱世之后胆子太小,面是太了解下面是个什么德行了!

公孙佳的意见是,不问。

是的,以她的脾气,给皇帝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前面的事,一笔勾销,要地方官甩掉以前的包袱,先同心合力把眼前的局面应付过去。以前的账,朝廷认了!以后的账,从今天开始算,再有纰漏,严惩。

写完了信,封上火漆,加急递回京城。

公孙佳这一路走得其实很急,正好这个点儿上休整几日。她也有空等着,又洒出些斥侯,将周围府县悄悄摸了一回。因为她这回是“监军”,不是巡行的御史,地方上防她不是很严,又让她摸出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