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侍郎(第3/4页)

皇帝又故技重施,盯着赵司徒等人画了押,这事就定下来了。

皇帝道:“好了,都散了吧,药王呐,跟我走吧,去中宫,你外婆怕是已经在那里了。”

公孙佳哼唧了一声。

皇帝道:“你哼什么?”

“想起来普贤奴说的笑话了。”

“哦?”

“他一个同学,在学里人模人样的,跟同学正在外头吃酒,叫他阿婆路过看到了,见他脸上通红,心肝宝贝儿叫了一通,还叫人拿了乳酪蜜水来喂他。从此此君绝迹江湖,再也不肯与人鬼混了。”

皇帝大笑了起来:“咱们去吃茶,行了吧?普贤奴是你那个外甥?”

“是啊,有点憨。”

“憨点好。”

皇帝摆着手命众人退下,自己与公孙佳慢慢去皇后那里。太子、燕王对望了一眼,又别开眼去,双双跟了上去。

~~~~~~~~~~~~

追上皇帝非常的容易。

皇帝与公孙佳走得都很慢,两人仿佛是两个同龄人,步子的缓慢程度都差不多,一人一根手杖。说的话题也相当的同龄,他们在讲养生。皇帝说自己睡眠不太好,公孙佳说自己时不时病一场,也睡不大稳。互相交流了一下滋补的配方,最后说到了神佛身上——都对寿命有所担忧。

听得太子和燕王面面相觑——这是个什么聊天法?

唯一新鲜的是皇帝问公孙佳:“元铮也跟着回来了?”

“是,我把薛凭留下了,元铮还是跟着我再看一看、练一练的好,他是个好苗子,放出去自己长未必长不好,没人管容易走弯路,浪费了。”

这便是抱个大腿的好处了,大腿们之间会有交流,随时就能给你推上去。混朝廷的,绝大多数混得好的,都要有这样的门路,没有门路的,即使自己强悍,也要多费不少力气。

太子与燕王都记住了元铮这个名字。

皇帝又问:“你身边带着那些个丫头,还行?”

“都很好。”

“是吗?”

“陛下,我也不过是个丫头。”

“哦,”皇帝慢吞吞地说,“阿姜年纪不小了吧?”

“嗯,我也说来着,不过她有她自己的想法,我打算让她自己拿主意。”

“也好……”

说话间到了中宫,又是扎进了女人堆里。这回大家不哭了,抱在一起笑,叽叽喳喳,没说半句正经话。皇帝脑仁嗡嗡的,说:“好了,带回去你们慢慢聊!”饭也没留她们吃就将人赶走了。

赶完了靖安长公主等人,皇帝又瞪着两个儿子:“你们还在这里做甚?”两人白白跟了一趟,难兄难弟一齐灰溜溜地走了,期间,二人没有交谈一句。

皇后看在眼里,也没有提醒皇帝,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哪是她能提醒的呢?她还有自己的亲儿子要管,可不想亲儿子因为自己多管闲事被连累了。心里想的却是:药王从宗正寺调到兵部,这算是好事吧?不知她可有主意,为我儿筹划一二?

有这心思的不止是她,太子与燕王都觉得需要派人再与公孙佳接触一下。皇帝对她的偏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她一个霍云蔚,都透着股“教导”的味道。皇帝已经足有十多年没有“教导”什么臣子了。

另一边,公孙佳也知道,自己这次回来之后会有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她的身上,她也不怯场。先滚进靖安长公主怀里撒娇:“这次回来,你们没有上次宝贝我了。”

被靖安长公主揉脸之后又说带了好些东西来,要分给大家。靖安长公主道:“那都不急,你好好儿的回来了就好。人在兵部,这很好!”

钟家人还是在武职的多,公孙佳在兵部,他们起复之后的安排就会变得更加的便利。皇帝这番考量,真是什么都想到了。

靖安长公主没把公孙佳往钟府带,而是将她送回公孙府,祖孙俩进了府,靖安长公主说:“妙妙快临盆了,这一胎总是不生,你娘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