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结束(第3/5页)

单良嘴角一抽:“您不扰民呀。”

还有乡老们掣着壶盏迎王师,又有孩童、妇人意思意思地抱着鸡鸭,也来迎。乡老上前,看到公孙佳先傻了眼,被县令骂了一句:“你老糊涂了?这就是君侯!”

乡老才开始想词儿,说:“盼王师久矣!”又说准备了很多犒劳官军的猪羊果酒,但是公孙佳下令一概不收,现在请收下。

公孙佳含笑道:“我知道大家伙儿的日子有些苦,可没办法,国家遇到了事儿,只好一起咬牙捱着。陛下在京里,每餐也减了一半儿。熬过了这一阵儿,就好啦。你们的东西我也不收,我要收了,你们的日子还过不过啦?留下吧,过个好年。”

乡老百姓们从未见过女侯,倒是乡间奇怪的故事里或许有些先贤女侯的奇怪故事,一看公孙佳温柔可亲又娇娇怯怯的,说话带笑,不免有些懈怠。他们的话也多了起来,夸的时候有些没分寸。县令忙驱赶:“君侯还有要事!都闪开!”

先引公孙佳去县衙,接着就要召张氏的族人过来。公孙佳猜,这货一定是先准备好了的。她先让小林去张氏的宅子转一圈,才同意见剩在县里的张氏族人。张氏是个大家族,人口颇多,这也是县令比较忌惮的地方,就怕他们也跟着闹事。

公孙佳将这一家老小看了一看,无论男女大都去了首饰,一身素服来请罪。公孙佳见他们不像是受了亏的样子,对这县令的评价又低一层,心道,你真是昏了头了。

自己却对县令说:“你呀,做不得恶人,还是我来吧。”当堂宣布:“不必哭泣,我送你们骨肉团聚去,有心腹奴婢尽可带走。金银细软也可带走。开始吧。”

她看得出来,这儿除了县令,别人看她的外表都不觉得她有什么威慑力。唔,还是要荣校尉他们散播一点流言,好好夸夸自己才行!好事都干了,可不能不吱声。之前都说的是定襄侯大军秋毫无犯,忘了说她长得不像个狠人了,这可不行,得把外貌描述再加两句进去。否则,世上以貌取人的多,看了她的样子容易轻视她这个病秧子。

公孙佳在县城拢共呆了一个时辰,带上搜来的家眷就出城了,随行一千人,无人脱队,连顺手从摊子上捞个馒头塞嘴里的都没有。

一行人怎么来怎么走,真个“秋毫无犯”。

到了大营,小林也回来了,说张氏的宅邸干净整洁,可见近来日常生活是井井有条的。公孙佳很生气:“这狗官真是孝顺!单先生,你执笔!我要参他!他太蠢了!”

一面派人往各府县催促,将各地的反贼家眷都归拢了,由荣校尉与邓凯各领一队人马押队,将人一股脑地送到了进山通路的路口。寻来骂阵的健壮军士,敲着锣叫张世恩的名字:“咱们把人送来了,快来领!冻死饿死算你的啦!”

硬是将人赶给了张世恩。

此后,公孙佳便一点一点的收紧口袋,各府通力配合,强化了连坐,使张世恩无法再从外界得到更多的消息。

有一个人居中调度,可比各府一盘散沙各管一片自己的地盘高效多了。公孙佳也日渐轻松起来——京城种中书信、诏谕不断,她就是写信、写奏本、让别人写奏本,看信、接诏谕。

皇帝除了明着表彰了她军纪严明、一战而擒汪斗之外,没有更多的赞美,但是他私下写了一封信给公孙佳。这个不能说是手诏了,因为没有命令,只是谆谆教导,给公孙佳讲了一些他当年的事,又讲了一些比较合适的做法,最后在信里大力表扬公孙佳是很有眼光的,还能够考虑到北地的军心,这个意见他会采纳。

同时在信里私下向公孙佳保证,把这一仗打好,公孙佳给他私下写的信里的那个“裁选吏员”他会认真考虑,着手实行。公孙佳如果还有进一步的建议,回京之后面谈。这是公孙佳提到的另一点,因为县令太蠢了,县吏也太拖后腿,她就建议:咱们好歹把这些亲民官选一选吧!考个试。他们出身我不管了,可他们得能干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