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继续(第4/6页)

一口气说了很多的话,公孙佳太阳穴突突地跳,单良见状,忙说:“我明白了,君侯说的是,您休息,我再去把账盘一盘,将您的奏本再润色一下。”

公孙佳这一夜也没怎么睡好,她虽然心大,但是睡眠很轻,帐篷不隔音,这么些人集中住在一起本就吵闹,军中不断的巡逻,有士卒打赢了开心地唱歌,这些是不能阻止的。再有,伤者的哀嚎、死者亲友的哭声……

天一放亮,她就昏沉沉地要爬起来。再闭着眼睛让单宇给她洗脸穿衣,吃饭的时候才张开眼来。眼睁开了,各路将校都不等招呼就过来了,谢普等人也早早起来往大帐里来。各府的长官、驻军的军官也来了,公孙佳忍住了起床气,笑得咬牙切齿的:“诸位勤于王事,令我感动!”

各路将校非常的兴奋!都等着下一仗!本来!烈侯家打仗对付这么点子人都不应该拖太久的!公孙佳第一仗安排得挺漂亮的,他们等着她下面的安排,拿下张世恩,大家一块儿回京领赏去!

这一路来得漂亮,连谢普那样御史世家出来的人都没挑他们的错。往朝廷报的信都是“秋毫无犯”,朝廷回的公文、皇帝下的旨意里表扬的态度溢于言表。哪怕没拿到人头,跟着公孙佳这一路,回去风评也能变好!

不亏!

钟佑霖等人也兴奋,第一次随军出征就这样,他们也开心。钟佑霖连夜写了三千字的记录,厚厚的一叠纸,封起来写封皮的时候抬手写了给老婆,写完了才发现——不对,好像得给外公!又拆开了封皮,加了好几页纸,把表妹好一通夸,才重新封起来。

容持等人自不用说,谢普也是一样,他这一批文官里年纪最长,是见过世面的。本以为武将们做事粗疏,但公孙佳不同,她的风格更加庙堂。怨不得陛下要用她,若天下领兵的都这样,该有多好!

各府主官更不用说,剿平匪患当然是好,可是没他们什么事就不对了!怎么也得蹭点功劳出点力,不为奖赏,是为了“将功折罪”。巴望着公孙佳给他们也派点活计。

荣校尉也挺兴奋,他一夜没睡,先审汪斗,再提了汪斗的几个头目。连同他的手下从贼人家眷那里问出来的消息一综合,他也交出了一份报告——汪斗与张世恩决裂的真相。

张世恩有颗不安份的心。他只要拖着,到时候边患一起,他于腹心之地起义兵,这天下是谁的,那还真不一定呢。再不济,也能割据一方,有新帝的时候他也能投资一下,做个元勋。他对汪斗说过:“本朝开国二十年,剿匪平边患又是十几年,如今北方边患又起,看着也不像是个太平天下的样子。我为何不可乘势而起?现在只要能拖下去,必有机会。官兵来剿,我们进山,官兵一退,就劫各州府库。”

汪斗与他不一样,既没读过书,也不是什么好“奇货可居”的富贵人。他一个土里刨食的人,造反是不得已的,三个兄弟都死于边患,他是不想有乱世的。他家这几年惨是惨,没边患的时候还是能活得下去的,不幸是抽丁抽上了,这找谁说理去?这要再闹起来,他全家能剩几个人,是真的不好讲了……

他劝张世恩别这么损,天下大乱都是人命来填,他是要个公道,只要事情闹大了,朝廷派人来听他的冤情,就算要他死,那也得证明他不是个天生的乱民,他爹死得冤,害死他爹的县令得受罚。

张世恩不听,又忌惮汪斗才是最初倡议的人,不少“元老”还都比较欣赏汪斗。一个是爱耍心眼的,一个是还算耿直的,有心算无心,亏得汪斗人缘不错、人也不笨,得到了消息张世恩要并吞了他,干脆一拍两散。只是张世恩出身好,好些人更愿意跟着张世恩,他只带走了三千人,据他说,张世恩手下有六、七千号人,因为劫了县里的仓库,衣甲兵器都还充足,粮草也囤积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