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机会(第3/4页)

皇帝肯定能找到一个同样能平叛也同样忠心的人,比如钟氏、朱氏,但是,他们的年龄与眼光,公孙佳敢说都不如自己。她心里有数,如果钟家有跟钟源差不多的第二个人,钟祥都不至于把她也给算个人头去栽培。贺州勋贵里有一个跟她差不离的人,赵家也用不着把她亲娘娶进门。

钟、赵能看到的事,皇帝也能看到,她只要把一切摆出来,就有八、九分的把握拿下这一局。

出征不需要怀疑了,剩下的就是大略。公孙佳先说了自己的计划,先把各州的控制,最后才是围剿,更侧重于大局、整体协调,以及安抚百姓。

单良道:“不错,烈侯征剿多年,悍匪早没了。能再起烽烟,必是有人伤害百姓了。追责可以等平叛之后,行军之时咱们自己得留神不能犯同样的错。”

然后是对着地图指指点点,何处隘口是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扼守,何处山头也很重要,但是被占据了,一定要夺回来。公孙佳道:“地方官府我来协调,你们管进兵的事。”

待议定,几人才散去,就等次日公孙佳到朝上最后争下出征的机会。

~~~~~~~~~~~~

次日,公孙佳上朝的时候,注意到朝上好些个人都到了。她是属于请假请得多的,除了她之外还有几个人也经常请假,这时候也都到了。

皇帝果然提到了出征人选的事。吕宏就提名纪宸,说纪宸虽然病着,但仍可勉力而行。赵司翰就说,纪宸为国操劳,这样的小事就不要用到他了,让他歇着吧,反正朝廷又不是没有人了。

公孙佳应更而出,请命出征。

别人也就算了,她一说话,钟保国跳了起来:“啥?你?你行吗?你站回去,我来!”

吕宏道:“少卿职责在宗正寺,不要扰乱朝堂。”

公孙佳道:“定襄侯荡平群寇从不落人后!”

本朝定襄侯一共有两位,一位是真的厉害,可惜已经死了,另一位就是眼前这个,眼前这个要把自己跟过世的捆在一起,这就是在胡搅蛮缠了。连御史都出来说:“那是烈侯!不是你!”

公孙佳道:“那是我爹!天下最该继承他的就是我!亲生的不像他,你们指望谁呢?”

严格将同僚后辈按了回去,自己说:“君侯体弱,不若在京师参赞军机,朝廷另派大将。”

“大将不是告病了?我却还站在这里,到底谁弱呀?”这就是指着纪宸的鼻子骂了。

吕宏道:“征北是在养伤。”

公孙佳道:“我说是纪宸了吗?就算是他,他伤了,我没伤。谁行?”

许多人的心头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名字——钟祥,这风格太熟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多少回了都是这样。自打钟祥中风之后,钟保国等人虽然还有点鲁莽气,但是不大会歪缠,朝堂从此缺了几分烟火气。大家以为从此朝堂要清静了,不想又来了一个公孙佳。

本来就不讲理,这要还是个女人,那就更缠不清楚了,何况她说的也不能讲完全没有道理。

吕宏说:“藓芥之疾,君侯何必?”

公孙佳道:“藓芥之疾,何必劳动大将?逼人抱病出征?我一个不争气的二世祖,刚好。陛下,您说是吧?”

皇帝冷声道:“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事关安定,事关百姓!不是让你们争吵斗嘴分个上风下风的!”

吕宏等人都伏地请罪,只有公孙佳说:“陛下,开国立基臣不敢妄言,可是这剿寇平乱,我定襄府敢认第二,谁敢认第一?他们干过几件安民的事?他们手下的家将亲卫又经过几阵?这些,我都有!我既承了父辈的恩泽,就要守住父辈的声望。还望陛下成全!”

皇帝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命政事堂与几个老将退后议事。

有经验如赵司翰,虽没入政事堂,却已明白——皇帝已经动心了。没有当场反对一件看起来有点荒谬的事,就代表着已经有了倾向。他小声凑到公孙佳身边问:“我不问你有没有把握,再有把握的事,也会有意外。我只问你,一旦出了意外,你有准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