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更迭(第2/5页)

公孙佳道:“不用。”

她都不讲了,其他几个人也就顺势进入了正题。

“张飞虎去世之后的局势变化”这个问题上,薛维的判断力比较弱,他只能说:“太尉之子也是宿将,能将人安全带回。”其他的,他很谨慎地没有开口。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变故,他已意识到在“布局”耍心眼儿这事上,他还差点。

单良与荣校尉比较擅长情报的分析,单良先不客气地说:“能将人带回就是大功一件了!”荣校尉也点头。

公孙佳点头,这两人说的是实情,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表面的“输赢”来论成败的。比如张飞虎去世,如果朱勋的长子朱罴如果能够将这一路大军完整地带回来,撤进城防里,这是保留了有生力量,就是大功一件。如果他趁此机会自命主帅,把张飞虎的棺材往后头一送,自己带人往前冲,打出一个“惨胜”的结果来,那赢也是输。

不过公孙佳要说的不是这个,也不是纪宸这回要露脸,又或者寄希望于朱罴突然上位打出极优秀的成绩来。她说的是:“开始了。”

单良没听明白,问道:“什么开始了?”他问话的时候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拐杖上紧了一紧,去年这个时候,还是公孙佳听他的,现在公孙佳说话他竟有点听不太懂了?这让单良的神经绷紧了。

公孙佳道:“开始死了,”顿了一顿,她对这些“心腹”解释道,“他们那一辈儿,开始死了。”

她看出了张飞虎之死代表的含义——代际更迭。

荣校尉迅速地在心里划拉出了一些老人的资料,不再吝啬言语,说:“朱太尉与钟郡王年岁相仿,张国公稍稍年少几岁,都是平辈。此外又有皮将军(皮悉,守宫门)、姚将军等二三十人,这些都是当年追随陛下一同起义兵的人……”

每代开国之初必然是将星云集的,这里面会有差不多两代左右的人,一部分人在打天下的时候就运气不好死了空留遗憾,另一部分笑到最后,也会在开国之后陆续凋零。本朝开国至今快二十年了,也到了这么个时期,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很慎重地不让钟祥、朱勋等人轻易出动的原因之一。

薛维心头动了一下,又压下了,他想起来了,这轮不到他出头。

公孙佳道:“这是真的开始变天了,什么事儿都凑到了一起,也够陛下头疼的了。”

薛维听到了“皮悉”的名字,又想到了公孙佳将黄、张二人送到皇帝身边,心里又动了一下——这是埋线?

单良开始慢吞吞地盘点下一代的人,本来最佳的武将之首是公孙昂——这个不提也罢。剩下要提的也就纪宸、钟保国、朱罴、张飞虎也有儿子,皮悉的子孙不顶用……二三十家数完了,又数一下这些年新冒头的、不靠祖荫出来的。

单良神情很是肃穆地说:“这些人里如果要公推一个人,就是钟驸马。然而钟驸马恐怕不是纪宸的对手。”

公孙佳道:“不,不是二舅舅不行,是情势不利。”

这时有一个前提,朱勋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马上死了,那就钟保国和纪宸的资历、出身够争一争中枢兵权的。天下太平,这玩儿看牌桌上的博弈,现在要打仗,就各人凭本事说话。如果皇帝正在壮年,多耗点时间、人力、财力,按着不给纪宸表现的机会,钟保国、朱罴等人也都不是草包,耗也耗死对家了。期间再有什么新秀横空出世,就更美了。解决!

但是皇帝七十多了,恐怕比朱勋还容易死,万一前线耗着的时候皇帝驾崩,变数太大了。皇帝需要尽快平定边患,才能安心有其他的动作。

单良眼巴巴地看着公孙佳,公孙佳慢慢地说:“陛下不能等了。”

单良凭着缺德的本能,悟了。说:“不止张国公吧?赵司徒的年纪也不小了,咱们得准备好这些人都……”不能有急智,你得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