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回乌迩的三十六天长公主……(第2/3页)

徐景行知道药领了,但显然药没给这些人用,“查。”

病来如山倒,风寒传人,还不易好,几天下去,无一人痊愈,军营里染风寒的人已经有五千多了。

随处都能听见咳嗦声。

徐景行有些犯愁,几天都愁眉不展,西北常驻军,以前也没有这么严重地大范围染病,徐景行还要小心,不能把风寒传给城内的百姓。

有时他也会想,这是不是上天给的警示,老天爷不让出兵攻打乌迩,就算将士们风寒痊愈,出兵攻打,也会大败而回。

大楚兵马强盛,但是,西南,盛京的兵马调不得,思前想后,徐景行给盛京写了封奏章。

言明军营大面积染风寒,恳求皇上三思后行。

这封奏章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用了六天就送到了容誉手里。

蜡油封信,信封写了皇上亲启四个字。

是徐景行的笔迹。

容誉撕开信封,面无表情将信看完,然后吩咐平阳侯去给西北大军送药。

“从民间收伤寒药,让太医院开防治冻疮的要,再收些生姜,这个发热。”容誉一条一条吩咐下去,“现在是二月,时间过得很快,再买一些防暑热的药,一同送过去。”

这回是他思虑不周,既然出了事,那就得想办法解决,并且防患于未然。

风寒,暑热,还有瘟疫,每一样都不容小觑。

容誉道:“军营每天都要拿艾草熏,病人和将士要分开,吃住上让徐景行自己看着来。”

他是将军,知道怎么才对士兵好。

平阳侯连连应下,他很听容誉的话,平阳侯府在盛京低调得很,他夫人也不敢跟以前一样张扬了。

他不敢贪污受贿,也成了属于容誉的一把刀。

容誉点了下头,“现在城中可乱?”

城中不单指盛京,还有其他城,从年前开始,北方诸城的人就开始往南方跑,各地流窜的百姓,难民,让大楚乱了好一阵。

平阳侯道:“回皇上,已经安稳许多了,但是盛京城许多人家把子弟送走,可要……”

容誉:“不必。”

那些酒囊饭袋,留着也无用,真到了关键时刻,跑的比谁都快。

平阳侯讪然一笑,容誉道:“尽快把药送到西北,就近买,各地城守别光吃不干事,明白吗?”

要懂变通,哪里的药好买,哪里离得近就从哪里拿药。

容誉目光一凛,“不许哄抬药价。”

当初朝廷收粮,便有粮商哄抬粮价,那些人如今在地牢里,日子过的挺好。

“微臣领命。”平阳侯从御书房退了出去,今天天气不错,阳光很好,也挺暖和的,他从一个承爵的侯爷变成了皇上御下的肱骨之臣,倘若没有那些事,应是行得端坐得直。

可是,面对皇上,妻子,女儿,再也直不起腰来。

人禁不住贪这个字。

各地调药,西北军营里都是药味,风寒好了,可是冻疮难好,每日泡花椒水最多能止痒,等天气暖和下来才能彻底好。

而且来年还会犯。

不过,将士们风寒好了,已经是万幸。

已经是二月了。

刚进二月,柳叶抽出新芽,虽然天还是冷的,但总算能看见春意。

徐景行收到盛京的来信,容誉下令大军穿过沙漠,再做定夺。

徐景行看这封信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信烧了,从营帐出去,吩咐副将整顿士兵,准备出征。

在最美好的春日,乌迩寻找新的牧地,无力应对敌军之际,大楚以乌迩在永州安插探子为由,出兵征讨。

长公主嫁给乌迩王和亲,只维系了短短四年和平。

大楚大军经过沙漠,靠的仍然是太阳,星象。

二百多里的荒漠,走了总共十六日。

大军停在母亲河前,徐景行下令停军,在母亲河前安营扎寨。

河边草木繁盛,徐景行去了一趟河对面,过河之后往前走就是长岭山,雪已经化了,山上新草郁郁葱葱,他仰头看,指着山顶一片问道:“那是城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