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来草原的第三十五天……(第2/3页)

张掌柜蘸了点麻酱,慢慢放进嘴里。

嫩,软,羊肉味足,入口即化,裹着芝麻酱,冲淡的辣味,肥肉相间,香而不腻。

一盘子羊肉,很快就被张掌柜吃了个干净,吃完,还意犹未尽。

盘子里的包子也吃光了,雪白的瓷器只剩一点油渍。

张掌柜摸着肚子打了个饱嗝,后知后觉,原来乌迩人带羊腿带肉,不是为了省钱,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好吃。

有句诗叫什么来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吃了乌迩的肉,哪儿还会想别的肉吃。

还有这包子,先喝汤再吃馅儿,香呦。

炭火还烧的旺旺的,桌上还有盘白菜,张掌柜没心思涮菜吃,晃悠晃悠下了二楼。

这一层都给乌迩的汉子们住,一楼都是火锅羊肉味儿。

张掌柜吃饱了都不觉得这味儿腻,心里痒痒的,他招呼店小二,“你去地窖把我藏的那壶酒拿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乌迩的肉好吃,一盘能多卖一倍的价钱。

谁会和钱过不去。

————

屋内,达娃饮了口烈酒,烈酒入喉,胃里辣的慌。

“大人,喝!”

眼见生意就做成,谁都高兴。

达娃端着酒碗,一饮而尽,“可是看见张掌柜端着肉进了屋。”

达娃担心张掌柜嫌弃肉不好,直接把肉给店小二,那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属下亲眼看见,估摸这会儿该吃完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了几声敲门声,夹杂在人生,炭火声,锅水咕嘟的声音里,微不可闻,但所有人还是放下了筷子,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

“笃笃笃……大人,我才想起来,地窖里有壶酒,埋了好些年月,配锅子吃正好。”张掌柜站在门后面,心里满是成算,谈生意得有个引子。

这群大人喝酒喝开了,啥话都好说。

达娃把筷子放下,起身开门,“掌柜的可吃了,没吃的话进来吃点。”

涮羊肉,涮牛肉,灌汤包,张掌柜大致望了一眼,“那就吃点!”

他刚吃了羊肉,还没尝过牛肉的滋味,本来大楚牛肉就少,乌迩的牛肉得是什么滋味啊。

——————

次日,张掌柜又去了二楼,蹭了顿早饭,一天三顿饭,都是和乌迩汉子一起吃的。

他们会讲汉话,性格豪迈直爽,喝酒能给人喝趴下,当然,生意也谈成了。

以后乌迩每月会送牛羊过来,因为路途遥远,路上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所以这肉贵的很。

一斤肉一钱银子,真真切切的肉比黄金。

再说那个灌汤包,牛羊可以活着运,包子等天热却送不过来,张掌柜想要也没法儿,他琢磨着能不能把方子买下来,哪怕多出点银子都愿意。

这事儿达娃做不了主,王妃的东西王妃说了算,再说要卖多少银子,怎么签文书,他也不懂。

如今四海升平,可万一以后起战事,大楚和乌迩就是死敌。

一张方子算不得什么,但那是王妃的东西。

草原人对自己的东西,小气地很。

出来一趟不能白来,达娃也算是轻车熟路,买了米面等东西,带着人回乌迩。

一来一回,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他回来的时候,是四月初,另一支商队已经出发,乌迩可算迎来了暖春。

容姝觉得这才是春天,最起码上午出帐篷不冷了。

她总算能把冬衣换下来了。

皮毛缝制的衣服暖和是暖和,但是沉,容姝还是喜欢棉布,春种的时候开了几块地种棉花,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出来。

今年种的东西可不少,大到花生大豆玉米,小到白菜萝卜茄子,更是学会了用木箱子装土种葱姜大蒜,听大楚人说后花园菜地,心痒痒得不行,弄几个木箱子种菜,全当菜地了。

还有的撒几把种子,种点白菜油菜,宝贝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