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来草原的第十六天耶律加央……(第2/3页)

“既然送都送了,我就吃吧。”

耶律加央饱饱的吃了一顿饭,虽然小米粥不顶饿,但是有清爽的土豆丝和炖牛肉,容姝对他也太好了,知道他没吃饱还特意送饭过来。

真是,大楚的女人一套一套的,又是送饭又是嘘寒问暖,这谁顶得住。

耶律加央摸摸下巴,“你说晋阳是不是喜欢我,不然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尼玛挠挠头,王妃对所有人都很好,又是送种子,又是烤全羊的,乌音珠常常过去吃饭,王妃对乌音珠也好。

尼玛:“那肯定是喜欢的不得了!”

耶律加央点点头,“真是,本王又不在意这个。”

尼玛又道:“王,若是以后王妃知道您会说汉话,那可怎么办?”

大楚有句老话叫做纸包不住火,寓意事实是掩盖不了的,总有一天会公之于众。

耶律加央看过书,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要是容姝知道他骗她,肯定会生气,那她以后还会给他做饭吃吗。

耶律加央没想过认错,而是想着一直瞒下去,只要乌音珠婆婆不说,容姝就不可能知道,不知道就不会生气。

说了容姝肯定生气,不说的话,容姝不知道,什么事都没有。

耶律加央:“不让她知道不就行了。”

————

乌迩人意识到葱姜蒜的好处,又多做了几个木箱子把剩下的种子种上了,晚上把箱子搬进帐篷,晨起再把木箱搬出去晒太阳。

在大楚随处可见的东西在乌迩竟成了珍惜之物,所有人都努力着,就为了让日子过的更好一点。

耶律加央还是照例去容姝那儿吃饭,商队还没回来,他让达娃买的东西还没到。

起码要八月底。

耶律加央跟着容姝学汉话,学的是越来越好,帐篷里的东西他全都会说了,也能和容姝说话。

容姝还挺高兴的,她很有成就感,原来的耶律加央一句汉话都不会说,现在都能说这么多了。

容姝把嫁妆里的书翻了出来,原身远嫁,陪嫁带的诗词话本居多,也有从小到大读过来的《大学》《中庸》,甚至还有几本兵书。

容姝:“你可以学认字写字了。”

大楚的任何一个孩子都能说流利的大楚话,但是想要读书还得认字识字。

容姝相信耶律加央让乌迩人学大楚话不是为了交流说话。

而是为了读书。

只不过耶律加央都只能说几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笔墨纸砚,干净的书册,耶律加央一瞬之间想开口承认,其实他早就会说汉话,会写汉字,“容姝,其实,其实本王……”

身前的少女用水亮亮的眸子看着他。

耶律加央:“其实本王特别想学,你教我。”

容姝:“……我教?”

耶律加央理所当然道:“不然我怎么知道哪个字是哪个字。”

容姝若有所思,她习惯了简体字,又不习惯用毛笔,还不一定有耶律加央写的好呢。

容姝:“不行,这得靠自己意会,再说了,你说还说不好呢就想着写,走还没学会就想着跑,这怎么行。”

耶律加央想说明明是容姝说,该学认字写字了,现在又说他走还没学会就想着跑,大楚女人的脸变得比乌迩的天还要快。

耶律加央:“不学写字可以学识字,你教。”

容姝想着识字还好,教也便教了。

嫁妆并没有带《三字经》这一类的启蒙书,容姝拿了本诗词教他。

《诗经》有一篇叫《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容姝把意思跟他说了一遍。

耶律加央皱着眉想了半天,最后问了句什么是君子。

“容姝,什么是君子?”

“高风亮节,行得正坐得直,不撒谎,不骗人,做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这样的人是君子。”

容姝说一句,耶律加央心里就凉一分,“那我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