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3/7页)

其实他本意是想摸摸胤祐的脑袋,不过如今的小团子已经长得跟他一般高了,摸脑袋显然不合适,那就拍拍肩膀。

胤祐眯起眼睛笑了笑,问道:“真的吗?”

“真的。”

“那太子哥哥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这……”太子看了眼另一边,巧妙的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行军打仗方面我是外行,问问你大哥吧。”

听到这话,大阿哥立刻翻了个白眼:“你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就丢给我来做这个坏人?”

胤祐嘟起嘴:“那大哥是觉得我的办法不可行咯?”

大阿哥看他嘟嘴,还是想小时候那么可爱。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你也知道,咱们对蒙古地形不熟,但噶尔丹长期在那一带活动。天时地利我们都不占优势,人数上再吃苦,这一仗还有什么胜算?”

胤祐吐了吐舌头,继续卖萌装可爱,但也没说什么。

接下来大阿哥和太子都还有政务要忙,胤祐也该回去接着上课。

于是,兄弟三人在乾清宫广场分别,胤祐往西边去,太子走东边,大阿哥径直出了宫门。

回去之后,胤祐就把这事儿跟傅先生说了说:“师父,你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傅先生正在写字,再过两年他就九十岁了,须发皆白,但背脊依旧板正。

听到胤祐的问话,他头也不抬的答道:“为师认为……不妥。”

“啊?”刚才在南书房,那么多人对他提出的意见表示质疑,胤祐心里都没有动摇,一直坚信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若非如此,他们一定会在此次战役中吃大亏。

可是现在连师父也说不妥,胤祐心里才真的开始有些自我怀疑,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透,难道自己这几年的兵法都白学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气,负手站在书桌旁,追问道:“哪里不妥?”

“少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作战兵力减到一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祐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一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想得跟我一样。”

傅先生赶紧抽出自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门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一代地形非常熟悉,一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一万三千人,不能更多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祐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多自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祐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祐还想跟阿玛提一下,其实,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样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祐也只得作罢。

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所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一起前往。

当日,康熙就在阅兵仪式上说道:“用兵之道,以赏罚为要。今日大阅,朕将将敕,以昭示劝惩。”

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枪骑军列于炮位两侧。

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分列两侧。

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设立应援军。

康熙率领皇太子,以及诸皇子全部身着甲胄,前张黄盖。内大臣、御前侍卫、大学士以及兵部诸位大臣也都穿着甲胄扈从。而后是貂尾枪侍卫随行,枪后立两面大旗。上三旗侍卫,全都穿着盔甲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