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他江海从来不亏待兄弟,……(第2/4页)

火候,时间,如何保持布料上色的均匀度,这些都得十分注意才行。

她负责染布,江海就负责给她烧火,打水等杂事。

宋阮阮染好了第一批,江家三个女眷就开始做头花。

——这一次,周凤英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了。

她手脚麻利,比两个小辈的速度更快。多了一个人,几方面积极分工,整个做头花的过程便缩短到了四天。

仅仅四天后,整整五百个头花便已经新鲜完工。

因为江海主张要赶周末去才最好卖,于是又等了两天,一共做了七百多个头花才去的县城。

进城前,江海又去公社借了自行车,回来的时候,还拿着一封公社开的介绍信。他随手将自行车钥匙和介绍信放在了吃饭的四方桌子上。

见到这介绍信,周凤英有些吃惊:

“怎么现在进城还要介绍信了?”

江海回答:

“进城不要,住招待所要。”

周凤英脸上泛起犹疑的神色,好一会儿才道:

“这次不去你大哥那里住了吗?”

“不去。”江海硬声硬气回答。

江海的大哥江山,可以说是整个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人了,高中毕业,刚好赶上县城的一家陶瓷厂招工,被选上了,从此跃出农门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还娶了厂里生产车间主任的女儿张桂香。

但周凤英知道,这只是外人看着风光,实际上江山在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单位分的房只有很小的一间通屋,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都住在里头,连烧饭都只能把炉子拿到外头去烧。

大儿媳妇是城里长大的,什么都想用好的,厂里发的工资和各种票,也仅够他们两口子生活。

她和江红国自觉帮不上大儿子太多,便从不问他要东西,也不给他添麻烦,家里的农产品,能匀得出来的,在有人进城或大儿子回乡探亲的时候,她都会尽量给他多塞一些。

这次小儿子要去城里办事,想着去招待所要手续比较麻烦所以要去借宿一晚,他们也带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过去,就是怕大儿媳妇不高兴,跟大儿子闹矛盾。

虽然小儿子这次回来什么也没说,但从他开了介绍信准备去住招待所她就猜到了,上次去借宿的经历必然不愉快。

“唉,你们亲兄弟,没必要这么生分。住招待所哪有自己家里好。”周凤英叹着气,试图劝一劝。

江海嗤笑一声:

“你觉得那是家里,别人未必这么觉得。不用劝,我已经决定了,以后都住招待所。”

招待所一晚上五毛钱,关上门想怎样都行,去大哥那里,带的东西好几块钱,只能睡地上不说,还得看人脸色。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周凤英见劝不动,便只好作罢。

这一次,江海依然带着江冬生一起进的城,照例只花了两天,就带着两百多块钱回来了。

整个县城只有十多万常住人口,大概是因为上次的头花打出了名气,这次江海他们一去电影院门口摆摊,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多人赶过来买。

所以哪怕头花数量是先前的两倍多,卖完花的时间也依然和上次差不多——第一天头花就卖得只剩下非常少的一部分,第二天早上去一会儿,就足够卖完了,正好赶回家吃午饭。

这次卖头花,除去在县城的开销,总共挣了二百三十块钱。

照例是由宋阮阮来进行分配。

江海出了所有的原料钱,而且是去卖头花的主力,相当于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风险,所以他一个人独得一百块。

周凤英,刘继红,江小河按照每天三块钱的辛苦费算,总共缝了五天,每个人分十五块,而她是染布的,出的是主要技术,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提成,拿了十一块五毛钱。

除此之外,周二哥,周远飞两人帮着挖了不少紫草根还采集了栀子花果实,也每人给了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