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末之吾辈爱自由(16)(第7/8页)

茶馆里,作坊里,商铺里,农田里,闺阁里,教堂里,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

哪怕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哪怕是重利轻义的商人,哪怕是大门不出的小姐,哪怕是老实木纳的木匠,哪怕是皈依上帝的教民,谈论起这件事,都是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愤懑不已。

华夏已经被洋人们欺辱太久太久了。

此时骤然出现了反抗洋人强暴的英雄,民众自然欣喜若狂,钦佩不已。

然而英雄却没有得到褒奖,反而被朝廷斥责,被捕入狱。

如此悲惨的结局,怎么能不让百姓们怒气冲天,沸反盈天呢?!

接着,在顾宁的号召下,孟县的商人开始罢市,用来声援学生罢课。

于是农夫、小贩、商人、读书人、工匠等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和县学学子们一起奔走呼号,强烈要求总督放人。

孟县上下同仇敌忾,誓要证明华夏血性未绝,把英雄救出大牢。

整个孟县的人似乎都走上了街头,汹涌的人潮填充了大街小巷,沸腾的热情似乎要把整座城市都点燃。

如此盛景,在孟县的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次。

当天晚上,一位驿使从孟县出发,快马加鞭向京城的方向跑去。

驿使带着由青州府总督季淮璋呈给圣上的奏折和密信。

密信上只有一句话——民心可用。

此后无数年不尽文人雅士极尽华丽辞藻之能事来形容这幅群民皆出的盛景,稗官野史中也少不了对这起孟县事件的长篇累牍的描述。

后来,这件事还被收录进了县志里,成为孟县历史中的华彩片段。

当然,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话归正传。

此时在百姓对洋人的空前仇恨下,城外教会的两名外国传教士突然变成众矢之的,即将成为民众发泄怒火的对象。

就在愤怒的百姓们手持武器,把教堂团团包围起来时,艾伦白珍妮走出了教堂,对愤怒的百姓们深深鞠躬,用汉语说道:“我替做了坏事的洋人给你们道歉,请你们相信,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是携带上帝的旨意,来帮助穷人们的。”

“所以我们已经分别联系了法兰西国和美利坚国的大使,请求他们帮助大清,回绝英吉利国的无理诉求,释放无辜的学生们。”

愤怒的百姓们半信半疑的看着这两个洋鬼子,手里的棍棒到底无法打下去了。

村长越众而出,用狐疑的目光看向他们,不确定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真的能释放学生?”

白珍妮立刻斩钉截铁回答:“如果他们不能平安回来,我们夫妻任你们处置!”

村庄沉吟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们走吧。”他瞪着白珍妮,“我们会派人盯着你们的,你们别想跑!”

夫妇俩对视一眼,唯有苦笑。

……

自从那日刑堂对话后,又过去了一星期,季淮璋径直走进监狱里,隔着枷栏看着那些被关押了一个星期的英雄们,其中他最为在意的,是那个叫做颜泽苍的少年。

颜泽苍隔着枷栏直直的望着他,眼眸中带着了然的笑意。

是的,他那么聪明,一定早就猜到了。

这一个多星期以来,季淮璋明里暗里观察过颜泽苍无数次,越是观察,他越是心惊。

他不过年方十二,却心境坚韧不拔,磨难不损其志,屈辱不折其傲骨,哪怕打落尘埃居于陋室,也不卑不亢,安之若素。

从他的身上,他读出来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如此心性,此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季淮璋敢断言,不出意外,四十年后,内阁中必有他的身影!

大清有如此青年才俊,国运未尽!

季淮璋握紧手里明黄色的圣旨,高声道;“开门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