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3/4页)

穆明珠立时发令,重兵围困了在建业的英王府邸,又调吴郡、永嘉郡等地的兵马围困东扬州,发令给东扬州刺史与都督,要他们协助缉拿逆贼。

英王府的事情解决起来容易。

英王周泰叫起了撞天屈,声称并非他所写的文书信件,乃是旁人伪造,他只是没有保管好印章。而内贼也很好查,线索立刻引到了英王妃柳氏身上。

柳氏对穆明珠的恨意,从她父亲之死而起。等到穆明珠做了皇帝,这恨意却又变成了惧意。她与英王一家不得离开建业,生活在昔日仇人的眼皮子底下,惶惶不可终日。等到她与东扬州诚王勾结的时候,要说有多少是出于恨意却也未必,更多的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穆明珠做了皇帝不会放过她,因此先放手一搏。

这一博是彻底把全家带到沟里去了。

英王与英王妃柳氏自然是都活不得了,参与密谋者杀无赦,府中上下尽皆流放。

而柳氏的两个儿子,周清与周济,长子不及车轮高,次子更是年幼,倒是逃过一死,由大鸿胪安排,收入宗族抚养。

据说柳氏行刑前,曾请求见陛下一面。

消息传到穆明珠这里来,她只是淡淡蹙眉,道:“柳氏有什么话,便写下来。”

而柳氏最终一字未写。

事情过后,穆明珠下旨,此事并不株连,主要是安抚柳氏在雍州的娘家。

毕竟柳氏的哥哥柳鲁,还是梁国皇帝的奸细,也会参与邓玦与梁国的来往。

现在,她这个大周的皇帝杀了英王妃柳氏,柳鲁更有理由卖力为梁国皇帝效命了。

没过多久,朝中有老侍郎上奏,建议让荆州都督邓玦,出任水军要职。而顺着这老侍郎一路摸下去,乃是从告老还乡在雍州的范侍郎处来的信,而范侍郎又是从昔日邻居之子柳鲁那里收到的请求。

明确这一点后,穆明珠反而稍微松了口气。

如果梁国皇帝在大周境内所能调动的最大能量,来自雍州柳氏,那反倒说明在建业中枢的重臣是干净的。

在建业城中的叛乱好解决,但远在东扬州的叛乱却费时费力。

诚王在东扬州经营多年,与当地世家盘根错节,岂能轻易伏诛?索性便举起了“义旗”,明火执仗要跟朝廷对着干。

在这种情况下,李思清求见,略有担心,道:“如今时局动荡,宫中女官考试一事,是否暂且搁置?”

皇帝面前需要烦心的事情已经够多了,选女官并非紧迫之事。

穆明珠这两日的确因为烦心事,有点上火,嘴里长了一个口疮,碰到就疼。

她尽量保持嘴唇不动,在不碰触口疮的情况下,道:“这说的是什么话?遇到灾祸,正该借喜气冲一冲呢!况且诚王一个跳梁小丑,还能影响朕宫中的事吗?你也太看得起他了!连自己亲儿子都不顾的人,算个什么东西?”

东扬州诚王彻底翻脸的同时,他当初送入建业的两个儿子都还没能安全离开。

他这样一跳,相当于“杀”了两个儿子。

他那两个儿子,如今可都高过车轮了——按律,可杀。

李思清得了准信,下去继续有条不紊安排考试。

而穆明珠继续写给虚云的信,她已经“骚

扰”了虚云两个月,从佛法扯到律令乃至于家国大义,要他给武僧出一部更符合现世需求的经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虚云的口气已经松动了,大概是真信了她的道理。穆明珠掐指一算,成功指日可待。

她写好给虚云的信,嘴唇一动,又是一阵刺痛,难免烦躁起来。

她站起身来,转了一圈,道:“诚王那两个儿子呢?带来见朕。”

早在诚王东窗事发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周汪与周洋,便已经给送到了宗族中看管起来。

此时皇帝传召,两兄弟便被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