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一箭一堆雕(第3/3页)

朱玑点头:“嗯,我们家是一起踏上仙途的,自踏上仙途那日起,便一日也没分开过。”

“不瞒道君,小子之所以炼丹,其实也是为了家母,我家中大致修炼速度都差不多,只是母亲因为要养家之故,大包大揽了俗物,这才耽搁了修行,我这才想着学习炼丹的。”

听闻他这话,王道君忽然道:“丹谱,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方,引气丹,妙翎宫内门弟子朱玑为其母杜雨涵所制,此丹因孝而生,故又名益母丸——炼制这引气丹的朱玑,就是你吧?”

朱玑微微一笑:“就是我。”

“为母炼丹,真乃大孝顺者也。”再次感叹一声,王道君随即从怀中摸出一根笔并一张纸,只见他将纸悬浮在空中,右手持笔,随即在上头书写起来——“丹谱,第一万零一十五方,道君丹,妙翎宫内门弟子朱玑心怀其母所制,因此丹因观昆仑王道君顿悟所制,故称道君丹,王道君品此丹,称其性温和天然,且含一丝劫雷气息,长期服用,或对渡劫有助益。”

王道君,往前数一千五百年就是有名的炼丹师了,想来往后数,仍然是有名的炼丹师,有他在丹方上的背书,这丹的地位便隐隐不同了。

然而此丹值得——心里这么想着,王道君将书写完的纸张吹干,随即又从怀里摸出一本厚厚的书册,正是《丹谱》一书,接下来,且看他将《丹谱》打开,又将那书写了新丹方的纸放到最后一页,玄妙的一幕发生了:那刚刚插入的纸张竟和原本就在《丹谱》上似的,和书籍长在了一起,宛若天成。

而几乎是同时,修仙界所有持有《丹谱》一书之人,都发现自己手上的《丹谱》忽然微微一亮,随即,最后一页便多出这么一张新丹方来。

也就是这次的品丹是王道君亲自做的,这新丹方的加入才这般快,换做其他人品丹,一般都要等一阵时日的。

而王道君已经将《丹谱》收好了,再次看向朱玑,他和蔼道:“作为剑修,却在丹谱上留下了两次名字,我看你这剑修不寻常。”

朱玑微微一笑,躬身挥别了王道君,他随即和等候在外头的家人汇合。

回去后他们还有好些东西解释哩!毕竟一大早他家院子又是灵气聚集又是天雷的,别人家也有修仙者,可是谁家也没他家折腾的这么频繁啊!

听闻这回的阵仗是老杜家的娃在拍卖会上目睹王道君的顿悟而顿悟,吃了王道君炼的丹还自己炼出了新丹,邻居们纷纷懊悔:早知道就掏空腰包也去买那拍卖会的邀请函了,不说别的,王道君炼的丹多值钱啊!何况还有王道君表演顿悟给你看——可惜,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注定看不到了,邻居们便纷纷问老杜家娃炼的丹哪儿有卖。

“会的会的,我们店里回头就会卖,不说这些,我们还卖丹方哩!回头炼这丹的人多了,大伙儿定都可以买到。”杜雨涵便笑着道。

这是朱玑一早就和他们分析过的事情:他的原话——虽然是他炼成了丹,可是他将来还是好好修剑,闲暇时候抓人,还是可以在抓人的过程中证剑,炼丹的事情索性交给其他人。所谓术业有专攻嘛!丹师们定炼的更好,且这些仙草中还是有几味贵重的草药,自家炼花费也高,倒不如等炼丹的人多了,说不定便像拍卖会前那样,因为丹太多,价格反而低了,成了自家人买来吃更划算的事,不说这些,就是这丹方中有一味杜英,他们自家有种不说,兔耳村的邻居们亦有种,待到这丹方扩散开,杜婴婴和兔耳村邻居们的杜英生意也能更好不是?

真是一箭一堆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