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过江(第2/3页)

他来三镇除了送张成广他们之外,也是为了从三镇这里渡过长江。

只不过和陈新设想中的从长江大桥渡江或者直接穿过已经结冰的江面不同,从三镇这边渡过长江的方式还有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方式。

那就是过江隧道。

在三镇,一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在灾难降临之前只有其中的一座还在修建之中,其他十座大桥都已经建成通车。

而从长江水道下面横穿长江的过江隧道也有两条公路隧道与四条已经通车的地铁隧道。

只是随着灾难的降临,在建的最后一座长江大桥受到灾难以后天气恶劣的影响,至今依旧没有完工,而其他十座大桥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虽然灾难之后三镇市府和鄂省省府都花了大力气来对十座大桥进行整修和维护,但目前保持同通畅的只有其中的七座大桥,剩下的三座大桥则暂停了使用。

并且虽然依旧通畅,但考虑到大桥的维护问题,对于能够通过桥面的车辆也是做了一些限制的,像陈新的装甲房车这样的履带式重型车辆,是不被允许通过长江大桥的。

所以陈新只能选择从过江隧道通过,从长江水道地下穿过长江,到达江对岸。

之前陈新已经了解过,长江目前虽然封冻,但江面之下依旧有水流流动,冰层的厚度大约在三到五米之间,通过行人或者普通家用车辆倒是不成问题,但陈新的装甲房车却很难保证一定能够通过。

万一车开到江心,结果冰层碎裂,车身不说掉入长江,只是卡在冰面上都会是个巨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营救都难,所以陈新还是老老实实选择了走现成的路,而不是从冰面上直接开过去。

而且,从过江隧道通过长江,远比从江面上通过要来的省心省力。

这也导致了尽管现在车流量远没有灾难之前那么大,过江隧道内依旧有许多车辆通过,颇有几分昔日繁华的气息。

陈新控制着车速,跟随着车流一起向前行驶着,他这辆履带式的装甲房车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甚至还有人在他身边经过的时候冲他打双闪示意。

过江隧道里并没有如同灾难之前一样灯火通明,原本装在墙壁上的灯管基本上都熄灭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维持着隧道内最低限度的照明。

这显然是为了节约电能。

毕竟城市越大,对电能的消耗也就越高,这样一座灾难之前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大型城市即便是现在减少了大量的电能消耗之后,每天所要消耗的电能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加上现在三镇正在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在能够节约的地方显然都是要进行节约的。

毕竟现在虽然发电厂都还存在着,但过去连接整个炎国的国家电网却在之前的灾难中损毁殆尽,各种高压输电线路大多在第一波冲击和火灾中被损毁。

各个地区只能依靠自身所拥有的电厂来进行发电,在电力供应上是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短缺的,而这一点越大的城市就会越明显。

陈新所居住的城市如果不是占了城市本身就有一个大型发电厂的优势,在电力资源上可能等不到燃煤出问题就会电力紧张了。

所以之前在科研单位参观的时候,陈新也听科研人员提起过,国家相关的科研机构目前正在想办法研究小型核反应堆技术的,虽然以前也有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的小型核反应堆也只是在灾难之前才刚刚有样型展示而已,技术并未开始大规模推广。

这也是陈新之前把同位素温差电池交给张成广的原因之一,他希望炎国的科学家们可以从他提供的这颗电池里逆推出更多的核电技术,用以提升炎国本身的核电技术,为灾后重建的能源问题添一把力。